在過去,每當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發動各種抗爭活動時,中國國民黨人士與其支持者常喜歡以「意識型態之爭」來為這些抗爭活動貼上標籤。在中國國民黨陣營的眼中,「意識型態之爭」就代表了所謂的「泛政治化」、「為反對而反對」、「不顧慮實際的民生問題,只關心虛幻的統獨意識」....等的意思。
而每當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們被貼上這種標籤時,總是忿忿不平地努力爭辯,彷彿對他們來說,「意識型態之爭」也代表了某種負面的意義。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即便是在今日仍就不斷的發生。這不禁讓我想問問民進黨的諸位賢達,在撇開了「意識型態」之後,你們和中國黨差別何在?
事實上,本土勢力與親中的中國國民黨勢力彼此之間,難道不就正是在打一場「意識型態的戰爭」嗎?所謂的「意識型態」,正是統治階級在關於社會文化、價值觀、道德、法規與政治制度(甚至以台灣的例子來說,也包括國家定位與發展方向)上一套有系統的思想標準。
以這個定義來看,假若民進黨否認自己正是代表著台灣人民,與中國黨一干統治階級在過去五十年來所建立的意識型態進行戰爭,那麼,請問民進黨的諸位賢達,你們是在為何而戰?難道說你們之所以與中國黨抗爭,是為了讓台灣有更多的公路、更高的建築或更大的公園嗎?
讓我們更往前推一步。假若黨外時期的諸位賢達不是因為在價值觀、法規與政治制度....等方面,與當時統治台灣的中國黨政權的意識型態有所差異,那麼,又為什麼要對當時的執政黨進行各種抗爭活動?甚至後來又是為了什麼而組成了民主進步黨呢?
請仔細思考一下,你們一直以來時常掛在嘴上的那些口號或甚至是你們的黨章,請問有哪一點不是為了凸顯你們與中國黨在意識型態上的差異?難道說你們曾經主張過的,如「國會全面改選」、「非核家園」或甚至「台灣的前途由台灣人民自決」....等等,不是肇因於和中國黨政權的意識型態不同所以才提出的嗎?
義大利的葛蘭西(Antonio Gramsci)曾經提出所謂「文化霸權」(Hegemony)的戰略概念。這個概念主要認為:在政黨取得政權之前,若無法成功的獲得「文化霸權」,那麼,即便取得政權,也是一個相當不穩固、隋時有可能在被推翻的政權。
這個概念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過去八年民進黨的執政。試問,在取得政權之前,你們是否已經成功地在「意識型態」上取得主導的地位呢?很顯然地,從過去你們總是亟欲與「意識型態之爭」撇清關係的表現來看,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而這也正是為什麼過去八年民進黨的執政,會如此的辛苦、如此的悲情與如此的不堪一擊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直以來,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甚至是整個黨,都患有一種人格分裂症:一方面極熱愛透過「意識型態」的元素來為自己獲得選票,但另一方面卻又極害怕自己被貼上「意識型態之爭」的標籤。正因為這樣的緣故,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甚至是整個黨,幾乎沒有在「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意識型態體系」這個課題上有太多積極的行動。
職是之故,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其實就某種程度來說,是所謂「綠皮藍骨」的。為什麼?因為他們的思考邏輯與思維架構,事實上仍然是脫離不了過去由中國黨統治階級所建立的「意識型態」體系。
就拿這次針對陳雲林來台所發起的抗爭活動中,所發生的一些所謂的「暴力事件」來說。
對於馬政府與其支持者,從上到下口徑一致地認為這些民眾都是「暴民」、他們對公權力所進行的各種挑戰都是「暴力」的表現,我們一點都不驚訝。因為這就是中國黨統治階級的思維模式,這就是他們的意識型態。
然而,我們看到了,在一片韃伐「暴力」的聲浪中,所有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但極力附和這樣的聲音,甚至想盡辦法與這些被貼上「暴民」標籤的民眾劃清界限。在中國黨勢力強烈譴責暴力的火砲攻擊下,我們看到的是慌張驚恐、四處逃竄、深怕就此又被打上「暴力黨」的印記的民進黨。
為什麼民進黨會有如此的表現呢?難道不是因為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們,打從心裡也認同了中國黨統治階級所建立的意識型態體系中對於「暴力」的定義嗎?因為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們也認為那些行為是脫序的暴力行為,而這樣的行為又是會令人生厭的,所以,當然他們會避之唯恐不及地和這些「暴民」撇清關係啊!
我們不禁要說,比起在圍城之日缺乏衝破封鎖線的勇氣,一個政黨連嘗試奪回詮釋權,並積極捍衛這些遭受國家機器暴力對待之人民的勇氣都沒有,才真的是一件可悲的事。
一直以來,我們這些本土派的勢力都是在與以中國黨為首的統治階級進行一場意識型態的戰爭。或許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知道,但我相信我們這些人民是相當清楚的。
在這場意識型態的戰爭中,如果連嘗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一個完整的意識型態體系、並且積極強硬的捍衛這個體系的企圖和勇氣都沒有,那麼,我想請問號稱代表那些愛台灣的人民的民進黨諸位賢達,你們要用什麼東西來讓我們感受到你們和中國黨勢力是不同的?又,你們要拿什麼東西去與中國黨勢力鬥爭?
最後,請容我再次提醒民進黨的諸位賢達,撇開「意識型態」的不同,你們在人民的眼中與中國黨的差別也將消失殆盡。希望諸位賢達能慎思。(賴彥霖/研究生)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11.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