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如同剛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過去還在幼稚與學步期時,必須倚靠政治人物的帶領與衝撞,才能開出路來。在當時,只要有肥皂箱,不需要美輪美奐的舞台;為了單純的理念,群眾就能義無反顧的跟隨。然而,政治人物穿草鞋、扛扁擔的時期,直到陳水扁出現,才真正告一段落。
說到陳水扁,你當然有權利可以痛恨他、或熱愛他——無論他目前陷在什麼樣的爭議與風暴中,但只要說到政治偶像,他可以說是首開先例。他突破傳統政治人物西裝畢挺、道貌岸然的形象,結合時勢,打破並重塑台灣人對政治人物的刻板印象。從阿扁開始,才開始有了政治明星,有了結合形象發展出周邊系列產品。從扁帽、扁娃、扁杯、扁鐘,無奇不有——這樣特殊而多元的選舉策略,也從此正式開啟了台灣的偶像次文化現象。之後的政治人物,紛紛起而效尤,無論哪一個陣營與政黨,都紛紛追隨這股風潮,直到如今。
單就這一點而言,台灣的政治史上,就必須記上阿扁一筆。然而,偶像次文化的開端,同時也宣告了,「以理念帶領民主發展」這條路的沒落。從此,台灣人不再跟隨信念而行,而是成為被偶像綑綁的膜拜者與信眾。
「阿扁」,從那時開始,直到今日——成為台灣社會一個難以磨滅的符號與象徵。最愛也是阿扁,最恨也是阿扁。阿扁,可以是民主、衝勁、可愛、台灣味的象徵;阿扁,也可以是貪污、腐敗、墮落、惡魔黨的符號。台灣社會,在惡質媒體的煽風點火助長之下,這幾年來,就一直糾葛在這兩股巨大而強烈的愛恨扭曲當中。
阿扁,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神主牌。他是台灣之子,他繼續和惡勢力拼鬥,他不屈不撓,他力抗所有反對勢力到底。他好似布袋戲中的傳奇人物,拳打南山猛虎,足踢北海蛟龍,他一發功,群魔紛紛倒地;他一出聲,惡徒聞風喪膽。
阿扁,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稻草人。無能的繼任者,躲在他的身後逃避一切監督;發狂失智的媒體,潑糞般的將他妖魔化;反對他的群眾,切齒磨刀欲除之而後快。他是晉惠帝、也是秦始皇,他是黑暗大帝、也是佛地魔,他集天下之貪婪、齷齪、血腥、污穢於一身。簡而言之,他是台灣最受痛恨、最該被千刀萬剮的人魔。
然而,真是這樣嗎?黑與白、是與非、善與惡,看似矛盾的兩極,卻如此痛苦又極樂的攀附在阿扁一人的身上。其實,神主牌也罷,稻草人也罷,不過都是一面殘破的鏡子而已。他映照出所有「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人們——他們那被翻攪、混濁了的內心。阿扁是我,阿扁也是你,阿扁更是他——他是我們每個人的代罪羔羊。這個台灣社會,如同青春期的孩子,胸中有一股急於解放的力量,因此,我們毫不遲疑的,將所有的愛恨嗔癡怨怒仇戀,完全不保留的加諸這一人、這一家。
阿扁何其有幸,卻又何其不幸;曾經盛極一時,卻又被凌遲如斯。他或許無罪,但並不全然無辜;他或許有罪,但並非罪大惡極。阿扁就是藍綠、你我心理的縮影——他或許沒可恨到需要千刀萬剮、啃骨嗜血的地步,但他也絕對沒有偉大到成為背負台灣民主十字架的英雄。
阿扁最大的罪過,在於他投機好戰的性格,將台灣社會引向政治偶像化、告別理念的兩極化時代。但他最大的貢獻也在此——他顛覆了自己,背叛了信念,親手破除了自己這尊最大的偶像,終結了所有政治偶像企圖循跡而行的激情道路。
他讓後續者的神話,可以更快速破滅;讓政治明星的光環,可以轉眼消蝕;從此以後,馬小九也好,蔡小英也好,其他的後起之秀也罷,只要言行不一,只要背離信念,被唾棄的速度將會加倍快速。他也讓台灣社會所有頭家選民,再一次被震撼,再一次檢視自己的理念——我們的熱情、我們的嘶喊,究竟是為了腳下所踏的這片土地,還是手上的這尊眉開眼笑的政治公仔?
他是否貪污舞弊,在媒體極力炒作下,已經讓司法玷污、讓真相迷惑,所以,我不在此論斷。但是,他的無情,確實令我嘆息。有人說,這個政黨、這個社會,對阿扁何其無情;但是,阿扁對選民、對過去這個與他相輔相成、互利共生的黨,不也是同樣無情嗎?他絕不願為了成就台灣民主大業,而犧牲自己、甚至連噤聲不語都難以做到。他為求保己,絕不忍氣吞聲,非咬出別人來不可;他缺乏深度的策略思考,以致只能用貧乏的選舉語言應對僅餘的支持者。而曾經支持、或是仍然支持他的台灣選民,到了末了,還要為了他,硬被喪心病狂的媒體扣上「挺扁」、「挺貪腐」的鬥爭尖帽,繼續陪著他被羞辱、被凌遲著。
當稻草人已經插滿了萬箭穿心的鉞矢,他就已經逐漸失去了「擋箭牌」與「出氣筒」的功能——躲在稻草人背後,懦弱的馬先生及其無能的政黨與團隊,早就被看破手腳、打出原形。因為稻草人已經分崩離析,縱使祭壇上的犧牲已經燒成灰燼,仍然無法為現今政府的傾中、迂腐、傲慢,遮掩並贖淨罪孽。
所以,別有居心的媒體,請不用再刻意將稻草人當作台灣人的神主牌。神主牌也是一樣,雕工再精美、材質再貴重,我們所敬拜追念的是先人所代表的理念,而非牌匾本身。與其繼續手捧牌位、唸唸有詞,不如束髮揚眉,撩袍離去,往先人繫念的「台灣理想國」路上直行。
看著電視上演出的拖棚歹戲:「稻草人大戰神主牌」,對這位主角「阿扁」,我有感謝,也有嘆息。
巨人的時代已遠,偶像的星光黯淡。明星曾陪伴著我們編織青春的夢囈,但偶像也有過氣之時,我們手中揮舞的螢光棒早就該放下。如同偶像團體五月天那張新專輯「後。青春期的詩」的名字一樣——台灣人,終究也要向自己的「民主青春期」,含淚揮手告別。
別忘了,當年那一句:「對政治人物的無情,是偉大選民的象徵。」,贏得多少眼淚與掌聲。
真愛無私,至愛無情。今日,我們也用這樣不回首的無情,代表我們對他們無限的有情與敬意。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10.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