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出兵喬治亞南奧省為中亞地緣政治投下震撼彈,其衝擊程度、規模將是後冷戰以來之最。當馬政府仍為其劃地自限的「活路外交」沾沾自喜,期待奧運結束後中國善意回應時,中國將可能利用現今關鍵時刻,在國際壓榨台灣國際空間,造就臺灣為中國一部分之不可逆轉印象。
俄羅斯迅速出兵出乎眾人意料。喬治亞政府面對俄軍強大武力威脅,迫使總統薩卡希維利不得不宣布停火,並且透過媒體向國際求援,包括美國國務卿萊斯、法國總統薩柯茲、德國總理梅克爾等人亦居間調解停火,但最終協議仍取決俄羅斯。俄羅斯果斷採取軍事行動入侵喬治亞,即看準美歐等國為國內經濟問題所苦,美國更受總統大選制約,並無積極涉外的意圖。
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激起前共黨國家憂患意識,烏克蘭、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嚴厲譴責,波蘭更冒俄羅斯核武威脅的危險,與美國簽署飛彈防禦協定,進一步激起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衝突。
而這場軍事衝突分散聯合國提高制裁伊朗的注意力,不過,真正地緣政治受惠者卻是中國。俄羅斯再次展現軍事實力,警告中亞、中東歐國家意味濃厚,更不惜提升對北約的軍事對抗,這些行為不禁讓人擔憂新冷戰是否到來。而在這過程中,無論北約諸國或是俄羅斯,均不希望中國倒向對方,中國更可利用此時機而扮演歐亞大陸權力平衡者角色。
對臺灣來說,美歐國家對俄羅斯入侵喬治亞的軟弱回應為一大警訊。對此,華府智庫學者卜大年與葛里芬預定發表在八月二十五日出刊「標準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的文章中指出,美國政界對喬治亞事件的反應令人汗顏,並且警告美國對友邦態度將給中國錯誤訊息,文中建議美國應強化西太平洋軍事實力,表明防衛臺灣決心。
然而,諷刺的是,美國學者擔憂喬治亞事件會像蝴蝶效應般衝擊臺灣安全,但是,馬政府上任未及百日,對外政策卻急速傾向中國,也難怪美國會延宕對臺軍售案、日本會無限期擱置日臺政經懇談會。繼續下去,臺灣不是國際議題,而是中國議題的意象,恐將成為常態化。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8.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