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族譜專家追蹤發現她其實不是猶太人而是比利時人後,感動全球無數讀者的暢銷書作家米夏‧狄芳絲卡(Misha Defonseca)坦承,依據親身故事寫成的《與狼共存》純屬虛構!她說,因為二次大戰時,父母加入比利時反抗軍慘死後,她開始覺得自己是猶太人,分不清「幻想與現實」(註1)。
其實,何止米夏‧狄芳絲卡分不清「幻想與現實」?每一個受到過去或現在所迫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分不清「幻想與現實」,差別只在於自己知不知道,或自己承認不承認。
潔‧葛瑞菲絲(Jay Griffiths)在《A Sideways Look at TIME》裏寫道,如果時間可以分割成過去、現在、未來,每一段有一個位置。過去是在地之下,是掩埋所;現在是在地之面,是活動場所;未來是在地之上,是空中樓閣。對人的心思而言,如果過去是記憶之地、現在是知覺之地,未來就是想像、思想、夢之地。
談總統大選之前,容我對「總統」說一句話:你要能激勵、領導大家到達想像、思想、夢之地。
在美國民主黨初選中,希拉蕊要以「依過去經驗」論點說服選民,偏重「領導」(註2);歐巴瑪要以「要改變現在」論點號召選民,注重「激勵」(註3)。「要改變現在」的論點本身就富有「想像、思想、夢」。民權鬥士金恩博士高喊「我有一個夢」時,許多人被激發,努力追求他描繪的「想像、思想、夢之地」。因此,在深陷伊拉克戰爭、金融危機、經濟不景氣等泥沼中的美國裡,以「要改變現在」為號召的歐巴瑪就能夠讓不滿現實的美國人心生幻想,進而後來居上,壓倒「依過去經驗」的希拉蕊。
在台灣大選中,馬英九的台北政績,雖然厚臉皮自誇,總是見不得人。因此,在「依過去經驗」論點上,謝長廷的高雄政績明顯地把馬英九比下去。但是,馬英九在另類「依過去經驗」論點上卻有傲人的表現。他長久以來塑造的「溫良恭儉讓加清白」有如一道深埋人腦的馬奇諾防線,讓他現在能擋住各種醜聞,除非謝長廷想出繞道攻擊的妙方。反觀謝長廷的另類「依過去經驗」論點,因為他是執政黨候選人,也要概括承受過去八年執政黨不盡人意之處。
在「要改變現在」論點上,馬英九在不敢再提「終極統一」的原因下,以「台灣向前行」前進中國為台灣勾勒「想像、思想、夢之地」,比謝長廷的半推半就,令人嚮往。但是,馬英九以中國做為台灣的「想像、思想、夢之地」,雖然尚未起步,卻可以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組成的北美洲自由貿易區(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加以檢驗。
這個自由貿易區自1994年1月1日開張後,讓美國的製造業每下愈況,導致美國「去工業化(製造業空洞化)」,製造業失業率大增。何況在中國併吞台灣的敵意與日俱增的時候,馬英九─蕭萬長候選人提出兩岸自由貿易區、推動兩岸共同市場的「想像、思想、夢之地」政策,台灣能不自我節制嗎?
其實,新總統要帶領國人前進的未來是「空中樓閣」還是「想像、思想、夢之地」,時間未到,又有誰能測得準?
但是,時間是什麼?在紐約街頭有一位新移民,沒戴錶,他問到一位科學家:「What is time?」這位科學家回答:「我不道耶!我只是物理學家,你要問哲學家。」儘管如此,台灣可比不上美國,但願不知哪一天,哪一代的台灣人不要怨嘆「我們列祖犯罪,而今不在了;我們擔當他們的罪孽。(註4)」(綠點/美國奧斯汀台灣研究社社員)
註1:http://www.ettoday.com/2008/03/02/11440-2239143.htm
註2:星期五的電視廣告強調,深夜大家的孩子安睡時,白宮裡的電話響了,有經驗的希拉蕊才能馬上處理緊急事故。
註3:歐巴瑪的競選主題是The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
註4:聖經耶利米哀歌5章7節。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