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十二日台灣國會改選,綠營慘敗。依據專家的評論,失敗的主要癥結在於選舉制度不公、努力不夠、政績未能凸顯、綠營沒能成功整合、國民黨龐大的黨產及樁腳奧步得逞、絕對優勢的藍媒抹黑唱衰發揮殺傷力。
這些看法真是針針中的,值得綠營虛心檢討,深切反省。惟對怪罪杜謝莊等人一事,我個人十分反對,那就像中國鴉片戰爭打敗,就批林則徐行事孟浪,把他貶發新疆一樣的不合理。
對於選制、黨產、媒體,都已是既成事實,短期間不能改變,我們只能從現實可行處做起,在這裡我想簡要地的提出五個看法,盼望略得關注,經一次挫折後,大家從跌倒處重新躍起,整裝出發,共同努力打贏總統大選。
一、擅協調富謀略的謝長廷必將激勵泛綠團隊的士氣:
謝長廷在其生長及從政過程中體會到『在逆境中自處、在沉潛後躍升』的道理,在逆境中的台灣正需要像他這樣被逆境淬鍊過的領導人。他的為人處事、求學歷程、從政政績,均十分亮麗;他務實、理性、穩健路線備受稱讚。他強調的和解共生、台灣維新、幸福經濟理念、將帶領台灣邁向充滿希望的願景。
平心而論,泛綠的團隊是支高效率的工作團隊,雖在朝小野大的困境下,也交出可圈可點的成績單。其中最顯著易見如高鐵、雪山隧道的通車,整治基隆河、愛河、大高雄飲用水改善、清除高屏溪污染、國營企業轉虧為盈、打消呆帳、提升國家競爭力等等。
將來在他的協調領導之下必將煥然一新,為國家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 泛綠大團結必定所向無敵:
這次綠營整合失敗導致票源的分散、士氣的低迷、支持者的厭惡而拒絕投票,綠營的慘敗已令很多人意識到總統大選是決定本土政權能否延續的關鍵,綠營一定要牢記因分裂而失敗的教訓,盡速整合所有派系與友黨。
謝長廷強調和解共生,擅長協調,在這關鍵時刻,正能發揮其所長。我們看到這次立委選舉過後,謝長廷即刻拜訪前總統李登輝、辜寬敏、黃昭堂、許信良、綠黨吳乃仁、紅黨陳耀昌、新黨郁慕明主席等等,尋求溝通請益與支持,這是一步絕佳好棋。
在政場上有的人主動積極、自告奮勇出來助選,有的人要三番五次敦請才來助陣,我們兩者都不遺漏。謝長廷做為延續本土政權香火的領導人,要能洞察先機,網羅各方人馬納入戰鬥團隊,謀求泛綠的最大團結,以創造最大的戰果。
三、綠營贏得總統大選才能維護制衡的民主體制:
目前藍綠的縣市執政比例是十八比七、立委比例是八十六比二十七,遠超過絕對大多數。二月一日成立的新國會由泛藍完全掌控。對於國民黨一黨獨大已經引起很多人的憂慮。
在立法院形勢底定之後,為避免藍營囊括立法行政大權而重現過去黨國一體的專制威權局面,更大大地提高綠營必須贏得總統大選的急迫性。二二八慘案、白色恐怖、三十八年戒嚴的陰影,大家記憶猶新。
我們要提醒全國人民一黨獨大的危險性,讓謝長廷當選總統擁有行政權就可達成權力的制衡,這個重要的道理及訊息要廣泛傳播讓所有國民瞭解。
四、動員所有黨員黨工黨友及泛綠支持者家家戶戶催票:
依專家的估計,立委選舉時藍營的支持者已經傾巢而出,投票率極高。而淺綠及中間選民態度冷漠而沒有出來投票,深綠營支持者因對執政黨不滿,要教訓執政黨而拒絕投票,果真如此則真的許多泛綠支持者沒有出來投票,泛綠支持者的潛在力很大,很有動員空間。
立委選舉時投票率只有58.6%,行家估計如果投票率達到80%,綠營就能勝選,因此,除了海外鄉親要盡量回去投票外,成功動員所有可能動員的人力出來摧票及投票,是綠營能否勝選的關鍵。
五、嚴防『政黨輪替』導致『主權輪替』:
美國加州的州長阿諾也想競選美國總統,但美國憲法規定非美國出生者不得競選美國總統,美國建國先賢必有其雋智及考量才做這樣的規定。俗稱『人不親土親』,土生土長的原鄉人對自己的土地懷有親切感,有忠誠之心,草根之愛。
非本地出生者對斯土易生疏離感,而有過客心態,台灣一直為族群對立及國家認同的問題所苦,就是衍生自新住民的『祖國情結』。
在英屬九龍出生的異鄉人馬英九,憑藉僑生身份加分才入台大,曾擁有美國綠卡,憑藉權貴家世而扶搖直上。他主張終極統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三通直航,積極向中國傾斜,正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有人批評他對中國始終和顏悅色,對台灣政府則冷嘲熱諷,每次到國外演講總不忘記數落一下自己的政府的不是,如果他當選總統將來代表台灣和中國談判,你能信任他嗎?會不會使台灣變成中國的地方政府呢?
何況他有反對總統直選,反對廢除刑法一百條,充當獨裁者的幫凶等反民主化的不良紀錄;當台北市長政績乏善可陳,任黨主席則大賣不義黨產,我們不期待他有什麼雄才大略,倒很擔心如果『政黨輪替』,恐怕會變成『主權輪替』,這是我們要徹底嚴防的。(李正三/僑居美國New Jersey)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2.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