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月,台灣初體驗單一選區兩票制。驍勇善戰的民進黨慘敗!
明治維新前,驍勇善戰的幕府劍客土方歲三,在伏見一役殺敵無數,但目睹同伴一一中彈陣亡,土方嘆了一口氣說,「刀的時代過去了!」面對火砲新時代,民進黨還在舞弄大刀。勇則勇矣,其敗也並非意外。
刀的時代過去了,單一選區兩票制是新的遊戲規則。單一選區制的主導力量是中間區塊的選民(簡稱中間選民)。中間選民雖然穩健卻較保守,兩票制就是要引入多元力量,以促進社會進步。不過,我們的新選制還有許多缺陷,應該再修改。但不管怎麼改,在穩健的中道政治中求進步,就是今後政治的基調。
這樣的制度鼓勵立委與選民互動,不走極端尋求中庸;也鼓勵政黨重視政策。我請教過一位芬蘭國會議員,他們自己並無法案助理,政策由政黨從較宏觀的角度制訂,議員只負責宣傳黨的路線。這樣國會少了作秀的空間,政策的協商與整合也較容易。我贊成台灣走這條路。但個人政治要轉變成政黨政治,必須先將不分區的比例由目前的1/3提高到1/2以上。
民進黨此次慘敗,有人歸罪於賄選嚴重、媒體不公、中國國民黨黨產。這些都是事實,但也都是自古皆然,並非敗選的真正理由。有人則說民進黨得票率並未降低,只因選制不當才導致席次大減。這種講法不長進。泛綠選票十年來步步增加,2004年大選甚至比2000年多了150萬票而突破50%。民進黨本是上昇的政黨,怎麼執政八年反而只剩下基本盤,輸給一個大家都說不應該贏,下降中的中國國民黨呢?
歸罪於選舉制度是沒道理的。沒錯,單一選區是贏者全拿。但如這次民進黨勝選,那怕只贏百分之一,不也可能得到三分之二的席次嗎?可見真正的問題在於選票無法過半。要過半不難,走回中道政治即可。根據常態分佈統計學,誰掌握了民意的中間區塊,即民意平均值加減一個標準差,誰就掌握了68%的選票而必贏。即使加上國家認同的前提,民調顯示七成以上的選民認同台灣,這七成多選民的 68%,不也可以過半嗎?
中道政治並不違背民進黨邁向獨立的目標。認同台灣的選民也要求乾淨的水、空氣、教育與治安。這就是明治維新據以強國的內治主義,也就是李登輝近年常講的正常國家路線。
民進黨的問題在於天王私心重,無人顧大局。2004年修憲確定新選制後,民進黨並未積極因應。政客語言仍然多於政策思考,當然無法吸引中間選民。更糟糕的是,幾位天王為了贏得初選,發明了一套反科學的「無中間選民論」來整肅異己,結果是誤了民進黨,也害了台灣。
刀的時代過去了,堅守台灣主體性,但走回中道政治,民進黨才能突破。(劉進興/台灣科技大學,本文原刊於劉進興個人部落格)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