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情崩盤和綠色群眾版圖崩盤完全是兩回事,很多人並不太清楚,所以,在選舉之後,有人認為民進黨已經崩盤,是不正確的說法。這次的選舉中國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大敗,是個事實,但是,由於單一選區制度的緣故,席次並不是可以完全反映出,就兩黨的得票比率所應有的席次。
基本上,民進黨的原有綠色群眾版圖在這次選舉中,大約只有流失百分之三到五,基本盤面仍然維持著,並沒有所謂的崩盤。因此,中國黨獲勝當然應該高興,而民進黨雖然落敗,卻也不必過於悲觀。民進黨要深思的是,為什麼中間選民會一面倒向中國黨?只要贏回百分之八的中間選民就可能獲勝,而這也是謝長廷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當初在兩黨協商採用單一選區制的時候,就有人指出這樣的選舉制度對於中國黨比較有利,但是,卻沒料到是有利到這種程度。下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區域立委方面,依舊有選制雙方差距只有十二席,依新制雙方的差距卻高達四十八席,這就是這次選舉結果出現的「最大意外」。而政黨票方面呈現出來的席次比率,就和舊制差一樣。
區域 (總數79席) 政黨(34席)
中國黨 53.50% 61席 (依比率 43席) 51.23% 20席
民進黨 38.17% 13席 (依比率 31席) 36.91% 14席
很明顯的,單一選區制所產生的席次並不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指數,也使得立法院的權力分配受到扭曲。因此,民進黨要怪也應該怪自己當初為什麼會同意採用單一選區制?而中國黨則是要感謝當時「堅持單一選區制的人」。
民進黨的基本盤面,大致上維持在百分之三十八到四十二之間;中國黨的基本盤面則在百分之四十三到四十五上下。民進黨的優勢在於台灣意識的認同;中國黨的優勢在於教師、農漁會、水利會、政府機關、軍隊、警察、媒體、法院等,也含括了本省和外省的各級公務人員。(參附註)中間盤面則在百分之十三到十五左右。
因此,選舉的勝負,關鍵往往在於中間選民支援的是誰,越是高層的選舉越是如此。這次的選舉,顯示了民進黨的基本群眾只有少量的流失,中間選民卻幾乎完全流失。
總得票率,中國黨51.23%,民進黨36.9%,差距為14.33%,這數據就是最好的說明。相較於2005年縣市長選舉,中國黨50.95%,民進黨41.95%,雙方差距為10%的情況而言,顯示了這三年來,民進黨的中間選民票流失相當的嚴重。
認知了民進黨的基本盤面仍然穩固,基礎群眾尚未流失,謝長廷可以用比較樂觀的心情來面對前所未有的困境,以絕對不絕望的鬥志來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就數據來看,這次立委選舉,民進黨落後14.33%,謝長廷要是能贏回8%的中間選民,就有以44.9%超越中國黨候選人的43.23%而獲勝的機會。
認知了中間選民是總統選舉勝負的關鍵,就要想辦法贏取他們的信任和支援。而溝通再溝通,陳述政策再陳述政策,自己努力去瞭解他們,也努力讓他們瞭解謝長廷,是唯一的方法。時間只有二個月,謝長廷必須趕快走出去(拋開立委選舉大敗的陰影),走進去(贏回中間選民,重點在於M),這樣面向總統之路,定有普照的陽光。
荊棘會變成玫瑰,
人生充滿著希望。
陽光從我心中發出來,
多明亮,
花香和陽光環繞著我。
●附註:民進黨執政八年,由於要取消十八趴的優惠利率,和既得利益的教師等嚴重衝突;為讓農漁會金融正常化,和各級農漁會理事會、總幹事嚴重衝突。所以,這些群眾都成了中國黨的鐵衛群眾。單是這些人和其家屬,就有數百萬人之多。選舉前不久,中國黨執政的臺北縣不理會中央,擅自晉升警員,中國黨當然是囊括了警員和家屬的票,以及為數不少警員能夠影響的行業。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