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不應該是任由候選人提出政治主張,而應是每個公民全力以赴,甚至全「命」以赴,認真參與的公共事務。透過選舉活動,全體國民積極提出政治主張,與候選人進行理性溝通磨合,形成共識制定政策,這才是主權在民的選舉。
因此,近期有對謝長廷的政見不滿意,因而主張「含淚不投票」、「含淚投票」、「含笑投票」等,基本上都只是選舉活動的消極參與者。因為既然憂心,為何不將自己所憂之事,要求自己所囑意的候選人,透過公開辯論來分高下呢?
今日,各種民調顯示,主張台灣主體意識選民超過70%以上。這已經成為主張終極統一的馬英九的必然劣勢,卻不見得就一定是謝長廷的優勢。
為什麼呢?因為謝長廷對中國的主張與馬英九之間,根本就沒人分辨得清楚有何差別!此為謝長廷選情所以低迷的致命主因。謝錯認馬英九為唯一競選對手,不識高達70%以上的台灣派選民才是他真正的競爭對手。
謝對馬只需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戰術,讓馬徹底邊陲化、微量化,而不是反而放大馬英九的有關中國的議題。本質上,總統大選屬台灣國民的喜事,終統親中的馬英九,應該只有插花的份,謝長廷不應該讓陪選的反賓為主,卻置70%的台灣選民於不顧。而且對此看法孰是孰非,不以論辯深入了解,卻一昧威脅利誘要台灣選民以大局為重,如此政治巨頭也太不長進了。
所以,謝若堅持其主張才是正確,就應主動邀請台灣派選民來每週一辯,(不是反而一再邀馬,雞同鴨講,有何可辯?)至明年大選前至少可進行15場以上的深度辯論,必成大選的唯一焦點。不但培養台灣國民,身為國家主人積極參與尋找台灣活路的責任,而且讓馬英九成為名符其實的陪選角色,提前出局。這正是台灣總統大選的王道。
如果謝長廷既想要選票,卻又拒絕與我們辯論,那麼,速推另一組人選,按上述進行每週一辯,由台灣派選民共同制定政策給新總統奉行。屆時,謝必將成為台灣選民選擇棄保的對象。這正是「相信台灣,相信人民」的具體實戰體現。
最後附帶一提,謝未能善用留日的人脈優勢,將鎖在中國的台灣資金,藉由與日本的農業合作,來活絡台灣的資產利用與就業,進而近身學習日本人的做事態度與敬業精神,儲備優質國力,以建構台灣未來的活路,卻只會與馬在「中國」混戰,實在令人嘆息不解。(田年豐/嘉義之聲)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1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