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美國舉行制憲大會,要制定一部管理自己的憲法。制憲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嚴重的意見分歧和火爆的爭辯,讓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心裡有如吊著15個希望和恐懼的水桶,隨著會議進行,七上八下地重複不已。
富蘭克林不時望著主席台背後的一幅畫,不知道畫裡的太陽到底是旭日還是夕陽。直到制憲代表在憲法上簽名接近完成時,富蘭克林才如釋重負地對著身旁的人說:我終於高興知道,那是一顆上升的、不是下沉的太陽。
明年3月底,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對總統大選的結果,每一個人的心裡各自吊著15個希望和恐懼的水桶。如果獨派總統候選人勝出,對某些人來說是日出,對其他人來說卻是日落。如果統派總統候選人勝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況將反過來上演。
大家都知道富蘭克林是放風箏引雷電下凡的科學家,他其實是全方位的偉人。在美國獨立建國過程中,富蘭克林是非常重要的人物。華盛頓在戰場上建立美國,富蘭克林則在外交與政治上建立美國。如果富蘭克林身處台灣,他將會是怎樣的一個人?
美國獨立戰爭前,富蘭克林曾代表幾個北美洲殖民地出使英國,英國人封他是親美激進份子。因此,身處台灣的富蘭克林一定是親台激進份子。
富蘭克林是很早要求美國獨立的人士之一,在塑造新國家上無人能出其右,很多歷史學家高呼他是第一位美國人。因此,身處台灣的富蘭克林也將是第一位台灣國人。
富蘭克林是唯一在四份最重要的建國文件──美國獨立宣言、法美同盟條約(允許世界強權法國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為主權獨立國家)和美國憲法──上簽名的開國者。因此,身處台灣的富蘭克林一定是台灣人自救運動宣言、人權宣言、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和台灣憲法的催生者。
富蘭克林曾經自繪一幅漫畫,一條蛇被分成很多節,每一節代表一個殖民地,畫的底下寫著「JOIN, or DIE.」。這是從1754年當時還是殖民地的軍官華盛頓和法國發生武裝衝突算起,持續9年的「7年戰爭」爆發時,富蘭克林用來號召殖民地若不團結則死亡的漫畫。
每一個台灣人都知道團結的重要,何況台灣目前還處在國不國的階段上。可是,當自認為是「台灣人」的人民已經超過70%的情況之下,卻還有很多台灣人甘願違逆潮流,團結在統派的中國黨裡!難怪有紅頂商人要台灣順著中國意、不斷統一公投,直到和中國統一;難怪有大老呼籲,如果民進黨輸了立法委員,總統也要一起輸,台灣才能安定。
如果富蘭克林身處今日的台灣,當他看到這些光怪離奇的現象,他一定修改他的漫畫。畫中顯示一條被分成三節的蛇,第一節是獨派的台灣人、第二節是統派的台灣人、第三節是不知所措的台灣人。富蘭克林一定希望所有台灣人團結起來,在蛇頭的引領之下,走出一條充滿朝氣的康莊大道。(綠點/美國奧斯汀台灣研究社社員)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