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的階段,謝長廷與馬英九陣營開始在各項政策上端出牛肉,希望突顯各自的前瞻思維和擘劃能力,以向選民展現作為未來國家領導人的格局和魄力。
關於台、中經貿政策,一般咸認為,這是馬英九陣營主打的議題領域,並認為民進黨和謝長廷陣營在此政策居於弱勢,應不太敢談未來政策主張。但情勢演進卻出乎預料,謝長廷主動拋出在台、中經貿政策上的許多重要政策方案,企圖掌握發球權。
謝長廷和馬英九所提的台、中政策,許多評論人士認為非常相似,甚至民進黨內對於謝長廷的台、中經貿政策主張頗有疑慮,直覺謝長廷是跟著馬英九的方向在走,大勢不妙。
其實,謝長廷和馬英九的台、中經貿政策觀點,無論是精神或是具體方案,還是很不一樣。
在對中國經貿政策總體精神上。謝長廷是主張台灣主體性和開放性並重,兩者都要兼顧;馬英九則認為兩岸必須要立即開放,並且呼應蕭萬長極力提倡的兩岸共同市場。在精神層面,台灣主體性並未成為馬英九考慮的原則,而是以直接交流開放為主要價值,我們認為在中國對台灣的敵意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形下,這是相當危險的思維。
現行40%登陸中國投資上限的問題。馬英九主張全面鬆綁,只管技術,不管資金。謝長廷認為不應一致性採用40%投資上限來管理,應以個別企業的自有資金、產業特性及個別公司特殊性來管理,進行個案審查。有些企業資金來自銀行貸款,資本結構不正常,不僅不能適用40%,要更嚴謹才對,以避免掏空、債留台灣,力霸集團創辦人王又曾就是一例。落實有效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個案動態審查。
至於三通問題。馬英九一貫的立場就是立即三通,因此,承諾只要當選總統就會馬上推動三通,除此之外,還要開放台灣北中南八處為直航機場。謝長廷則認為,三通要循序漸進,不能為了三通,國家安全和尊嚴都不顧,在理想中行走一條務實的道路,況且三通目前已經兩通半了,僅剩直航問題還未解決。直航只要在維持台灣主體的前提下,是可以思考開放,具體作法就是以包機的方式慢慢擴大,春節、中秋、清明包機邁進到節日、週末包機,最後水到渠成,日日包機不就是完成直航了嗎?
謝長廷在台、中關係政策上,台灣主體性依然是原則和重點,開放不是不能討論,但是,不能拋棄主體意識,這是與馬英九最大的不同。馬英九是將兩岸雙向交流、建立共同市場、立即三通擺在第一位,我們認為在與對岸談判過程中不考慮台灣主體性之下,將使台灣輕易落入中國設定的「一個中國框架」,納入中國的政治體系中,這樣投降式的交流恐怕不會是台灣之福。(黃崇祐/台灣青年智庫理事長,台大國發所研究生)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11.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