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台灣意識與餐桌上的飯菜


/高達宏

 謝長廷腳傷復出之後,立刻和馬英九交火。謝長廷提出入聯辯論,馬英九則要辯論民生經濟。馬英九說:「笨蛋,問題在經濟。」謝長廷說:「禽獸不了解尊嚴,又不是豬狗吃飽睡好就好。」雙方的火氣似乎都不小,而這場格空交火好像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其實不然。

 民進黨一直以台灣意識來作為選舉的主軸,去蔣、去中都做得非常成功,此次入聯雖然在聯合國沒有成功,卻已經讓台灣人大為振奮,硬是將馬英九和中國國民黨逼進了死角,不得不隨著民進黨的步調,推出返聯來應對。但是,根據民調,人們最關心的議題是經濟,最熱心的議題是政治。最直接影響生活的是經濟,最能影響思想的是政治。

 政治固然可以鼓舞台灣意識,經濟卻是餐桌上有什麼可以吃。一個是精神的,一個是肉體的。所以,呈現出來的是,政治在綠藍族群之間是相對的議題,經濟在綠藍族群之間卻是共同的議題。

 況且,在中國崛起之後,由於低廉的土地和工資,使得台灣的公司、工廠大量移向中國,讓台灣面臨結構性失業的問題,造成中下階層的收入不如以前,台灣如何在這波中國的衝擊下,挺住局面,讓市面經濟繁榮,是執政黨無法推諉的責任。

 也由於台灣面臨這樣的挑戰和困境,馬英九和中國黨才會主打民生經濟,這樣的操作,在政治上是很明智的做法。因為他們可以不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而只追究產生這種結果的責任。在野黨可以不需面對中國,不需理會中國崛起對台灣市面經濟的影響,他們可以無視於台灣市面上台灣製造的貨品大量被低價位的中國貨品取代的現況,甚至他們還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可以大喊三通、直通,完全不顧慮台灣資金無限制的前進大陸的後果。這就是在野黨可以站在攻擊處,對執政黨強力打擊的優勢。

 然而執政黨,尤其是謝長廷,他代表的是要延續執政黨政權的人,就必須承受打擊,並且反擊。也就是,謝長廷既然要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就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面臨結構性失業挑戰,以及中國強勁的競爭力的這些事實。

 謝長廷也有義務將這些年來,民進黨在經濟上的努力,以及中國黨在立法院的掣肘,向全國國民做個說明。事實上,馬英九挑民生經濟來辯論,是給民進黨一個反攻的機會。單是馬英九堅持中選會法案優先,而將國家總預算阻擋了半年六個月不予通過,馬英九就難以辭咎。

 這些年來,陳水扁和民進黨漠視了宣傳中國黨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阻礙,以及中國的吸金效應,已經讓民眾難以了解事實的真相,此時,如果謝長廷再不強硬的和馬英九就民生經濟議題對招過手,那麼,民進黨在經濟上,也就是施政能力上的政績不佳的觀感將無法扭轉。

 台灣是個窮國還是富國?台灣是世界第十六大經濟體,美國第六大經濟夥伴,有多項科技、電子產品位居世界第一,就數據來看,台灣表現亮麗。因此,在國際社會上,世界各國都認為台灣是個富國,經濟健康而且穩定。

 從全世界客觀的大體來看台灣,更可以看出台灣這些年來在經濟上的成就,以此,謝長廷應該和馬英九辯論,不會輸的。況且,過去八年來,馬英九和中國黨對台灣經濟的掣肘做法非常的嚴重,謝長廷可以有說不完的實例可以攻擊。加上,社會現象的對比,有人活不下去燒碳自殺的窮困事例,但是,同時有夜市人潮洶湧,豪華餐廳林立,名牌大家搶購,高級手機人手一個的繁華情況,這些對比都呈現出馬英九和中國黨故意以特例事件來唱衰台灣,讓台灣人不快樂的原因,謝長廷可以強力反擊的防禦點。

 只要馬英九肯辯論,謝長廷確實可以替自己和民進黨扳回一城。謝營應該提出跟馬英九進行兩場辯論的挑戰。兩場辯論,一場政治,一場經濟,這樣可以讓台灣國民更清楚的看出謝長廷和馬英九的異同之處。

 從上次的表現來看,馬英九的口才並沒有謝長廷的好。因此,就辯論議題,就表述能力,謝長廷應該是不怕馬英九來挑戰,只怕馬英九不來,不是嗎?所以,既然藍營及統媒最近非常有計畫地炒作物價問題,企圖挑起民眾在觀感上的錯覺,謝營應該以民生經濟議題為主,誘引或逼迫馬英九必須進行辯論,反守為攻,絕對不要讓藍營詭計得逞,更不能讓馬英九以其慣技迴避遁逃。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