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從美國司法部長請辭看臺灣司法亂象


/小胖

 在參、眾兩院及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任內爭議不斷的美國司法部長龔薩雷斯 (Alberto Gonzales) ,終於在二十七日自動請辭。

 龔薩雷斯的掘起,堪稱美國夢(American Dream)的典範之一:出生貧困的他,幼年時期曾經歷過不知自來水為何物的日子;即使成績優異,卻由於家庭因素,高中畢業之後,選擇進入美國空軍官校。求學期間,發現自己對政府、法律有深厚的興趣,於是,轉學至萊斯(Rice University)大學,主修政治學,隨後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

 八○年代,他受到當時在德州耕耘的小布希總統的賞識,從此步入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s)生涯,更在二○○五年,成為首位拉丁美洲裔的司法部長。

 由於龔薩雷斯對布希總統的忠貞,使他在「國家安全局監聽計畫」,或是「美國聯邦檢察官因為理念與共和黨價值不同而遭革職」的事件裡,遊走法律邊緣。然而,對正義、公理的追求,終究是凌駕於對美國夢之崇信或是政黨黨派之爭的,也因此,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無論是政論分析還是民意輿論,紛紛發出撤換司法部長,重建司法公信力的評論或聲明。

 反觀臺灣「忠黨(中國國民黨)愛馬(馬英九)」的司法人員,可以將民調當做事證之一,判決高雄市長陳菊當選無效;可以把已簽結的政治獻金案,在沒有新事證的情形下,重啟調查機制;可以用「公使錢」之類的詭辯,將特別費「實質補貼」電費、水費、子女在美國刷卡消費合法化。權力鬥爭壓倒司法正義,司法為政治服務,在黨國體制的架構裡,是天經地義!理直氣壯!

 反觀臺灣「忠黨(中國國民黨)愛馬(馬英九)」的泛藍媒體,可以師法「天龍八部」裡星宿派吹捧諂媚之功,將特定政客偶像化、神化、肉慾化;可以用混淆是非,斷章取義的片面之詞做為頭版頭條;可以無中生有,天馬行空,錯把主觀意識當做客觀事實來報導。意識形態戰勝道德勇氣,媒體為政客加持,在特定共犯集團的框架裡,是水乳交融!互利共生!

 在這等扭曲的司法結構裡,在這般詭異的媒體生態中,事實不能被完整呈現,是非不能被理性分析,更別提司法人員會因為良心譴責或是輿論壓力而主動請辭了。

 在電影「紐倫堡大審(Judgment at Nuremberg)」裡,探討到「法律是客觀的界定,主觀的判決」,「惡法是否亦為法?」等概念;電影中,檢方主張法律應合乎倫理規範、人權價值,辯方則強調權威皆源於國家或法官的規定,被審判的楊寧法官最後對海渥法官說:

 「對於大屠殺,我真的不知道。」

 而海渥則回答:「當你判決第一個死刑時,你就(該)知道了。」

 同樣的,當周守訓、徐千惠、吳定亞等三位合議法官,決定判決馬英九一審無罪時,「他們就(該)知道了」。臺灣現在所面臨的,是可以媲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刑法一百○一條」等惡法的「亂法」、「自由心證法」。

 面對目前司法亂象而深感無可奈何的我們,只能堅信,良知才是最終的審判。而每一個有良知的臺灣人,更應該在二○○八年,用自己神聖的一票,延續本土政權,進行司法改革。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