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惡鄰虎視,台灣安全備受威脅的局面下,有能力、也有義務保障台灣安全的國家是美國和日本。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人民的權益相背,雙方需要更多溝通,就此而言,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七月下旬訪美,對促進彼此瞭解更具重要性。
謝長廷訪美有兩大作用:其一是「造勢」,利用訪問行程吸引媒體的報導,在選民間塑造良好印象;其二是藉直接對話,讓美國政府官員瞭解他個人理念、見識、政策與風格,也使他對美國立場的瞭解更直接、更深入。
「造勢」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與美國政府官員的對話。這方面美國與台灣的政治文化有很大差異:美國重視經深思熟慮的立場與思考,凡事有充分準備,表達清晰與一貫;台灣則流行耍嘴皮,以所謂機智、言不及義、未經慎思明辨的油滑為能事。
謝長廷訪美如果想增進美國對台灣及他個人的瞭解,第一要務是對事關美國利益的問題及立場,擬就完整說帖,有條有理的與美方對話。
在實質問題上,美國官員並不歡迎沒有信念、沒有內容的打哈哈。
可以預期的,美國官員希望知道謝長廷對台灣民主改革、國家定位、國家安全、陳水扁「四不一沒有」、台灣與中國關係、與美國關係及有關中國局勢的看法。謝長廷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應加思考並擬定,不應即席思索作答。
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回應,謝長廷應運用台灣最重要的資本:民主。作為一個候選人及未來的國家領袖,謝長廷不只代表個人,也代表他的支持者,他要陳述台灣人民的想法與對美國的期望。即使像蔣介石那樣對異議人士說殺就殺、說關就關的獨裁者,也會搬出「民意」來應付美國的壓力。
台灣已經是民主體制,事關台灣主權,包括制憲、正名議題,都是人民的重大權利,謝長廷不能忘記自己代表堅持台灣主權獨立之選民的事實,更不能忽視支持者的意願與權利。
謝長廷應牢記避免陷入「一個中國」的圈套。中國國民黨政府自私、不顧台灣人民權益、自欺欺人地,把佔領台灣的政府自命為「中國政府」,與北京政府爭「中國合法政府」地位,結果註定失敗。因為中國對台灣主權毫無法理根據,它併吞台灣的手段是要求各國接受「一個中國」及「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原則,把台灣定位成它的一部份。
台灣應堅持自己是主權國家,不能陷入對方語言圈套。「憲法一中」之說應絕對避免。因歷史殘餘,台灣憲法尚未徹底修改或制定完善,但在事實、政策、憲政改革及政府民選的實踐,台灣定位是主權國家,與中國無涉。這是民進黨支持者的主張,也應該是謝長廷的主張。
台灣的主權國家地位,應配合民主發展及舊金山對日和約的規定向美方陳述。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只放棄對台灣及澎湖主權,是美國與英國所達成的嚴肅協議。在美國壓力下,日本依舊金山和約的基本架構,與中國國民黨政府簽定雙邊和約,有關主權問題也照抄多邊和約,由日本宣佈放棄。這項條款就是台灣發展成民主國家最堅強的法律基礎。
從李登輝總統到陳水扁總統都以政策性聲明表述台灣是主權國家,與中國無關,但美國執著過時的「一個中國」政策,尚未正式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這項不合事實的政策有美國的政治考慮和不同時空背景,美國不應該對台灣的民主發展繼續視若無睹。
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以中國國民黨政府與北京政府均主張「一個中國」為基礎,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實行戒嚴統治,台灣人民對事關他們前途及福祉的「一個中國」並沒有任何發言權,美國據此制定的政策顯然違反民主原則,忽視台灣人民的權益。現在經過民主演變,台灣政府尊重民意所堅持的主權國家立場,更應受美國重視。
一個兩千三百萬人民,以和平演變建構成功的民主國家,未立即得到各國正式承認,台灣人民感到失望和憤慨,但民主國家更應感到羞愧。美國號稱要普及民主價值,也稱許台灣是民主楷模,但卻懾於中國的霸道壓力,不敢承認這樣一個大國,那是深受美國民主及文化影響的台灣人民所難以理解。
當然,謝長廷瞭解美國的政策考慮,將來執政時的決定,也需要把美國利益考慮在內,但基於主權及民主的原則,他絕不應承諾美國犧牲台灣人民主權的具體要求。
明年大選,中國黨的立場仍是「終極統一」,台灣並非主權國家,它企圖以杜撰的「九二共識」掩飾其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與蔣介石的荒謬主張無異。民進黨必需堅持台灣主權國家地位,戳破中國黨的「一中」投降主義。台灣主權問題不容含糊,這是民進黨存在的價值,也是謝長廷參選的價值。(王景弘/旅美自由作家)(本文與在美國發行的《台灣公論報》同步刊出)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06.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