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賀錢森(Bruce Herschensohn)建議陳水扁總管宣佈10月25日為台灣獨立紀念日,並說聯合國不值得參加,雖然可議,但他當陳總管說:「台灣有人因為怕戰爭,所以主張維持現狀,反對台獨。但政府的政策形成過程中,不能有懼怕的因素。因為怕戰就不去做,這是不對的。政府的政策應該要走自己認為對的路。對面有個用900多枚飛彈瞄準自己的國家,台灣怎麼還有人要溫和對待?」等語倒是一針見血,正合我意。
台獨問題分台獨目標的好不好及台獨過程如何兩大方面。
目前台灣反對台獨的人往往不是說台獨的目標不好,而是說台獨過程危險。他們說如果能夠建立台灣國固然不錯,但台獨的動作會觸怒中國,造成兩岸的緊張,甚至有被中國動武的危險。因此,只要維持現狀,不談台獨、不從事台獨運動,平安過日就好。這種心態很有問題。
如果台獨目標是好的就該盡力爭取才對。中國動武是台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礙,我們不能因可能有這個阻礙而否定台獨的目標。中國可能動武的因素雖影響台獨手段的選擇,但不應影響到台獨的目標。
中國禁止台獨,是中國無理刺激台灣人民,不是台灣人民刺激中國。如果中國不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而武力相向。這是中國不講理。台獨無罪,動武不對。中國無理製造兩岸緊張,該譴責的是中國,不是愛台灣的台獨人士。
把台獨比喻是一碗好吃的麵。這碗麵既然好吃,我們就想辦法能吃到它,不能因為隔壁的壞鄰居不講理,不准我們吃,甚至恐嚇要打我們,我們就不吃。我們當然不想被打。我們可利用外交手腕、國際輿論,去說服或壓制這個壞鄰居,使他不敢來打才對,而不是懦弱地放棄吃麵。
我們更不能因為鄰居不准我們吃「獨立肉燥麵」,就說這碗麵不好吃。這是「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酸」的阿Q心態。
反對台獨的人可以說因為台獨不好而反對,但不能說因中國會動武而反對。反對台獨的人可以提出一千個理由來反對,但有一個理由不能提出,那就是中國會動武。因為,這是涉及尊嚴的問題。
台、中兩國和平,誰不喜歡?但我們要有尊嚴的和平。如和平與尊嚴難兩立時,我們應維護尊嚴,不惜戰鬥。我們不能犧牲尊嚴去換取和平,得到茍活。犧牲尊嚴換得的和平,不會長久。犧牲尊嚴換得的茍活,往往生不如死。有尊嚴的台灣人,不能因台獨有危險,而甘心臣服於中國的陰影之下。中國動武如果不能避免,我們也要奮力一戰。
何況,犧牲尊嚴不一定能換取和平,得到茍活。台灣俗語說:「軟土深掘」。敵人得寸,會進尺,姑息可以養奸。越怕戰,越快戰;越怕死,越快死。換言之,企圖犧牲尊嚴換取和平,得到茍活,結果往往不但失去尊嚴,也難得和平,無法茍活。
台灣在一些政客的錯誤領導之下,長期以來充滿著軟骨求和的氣氛。台灣的鴿子愈來愈多,老鷹愈來愈少,也就是說怕戰偷安的人愈來愈多,獨立建國的戰士愈來愈少。尤其陳水扁總管這隻鴿子頭,自從上台執政以後,在內政上一直向泛藍統派勢力求和示好,以期能夠政通人和。結果泛藍統派勢力並不買帳,處處杯葛,弄到他位子差一點坐不住。
陳總管對中國也是如此。他想要「和番」,和中國結成親家。中國的聘金多少都還未談妥,陳總管就已先把嫁妝一件件送過去。弄到最後,中國也是不理他,還處處封殺他。
備戰勝於求和,委曲不能求全。台灣需要老鷹,不需要鴿子。台灣人民要勇敢向台獨的目標前進,不要怕中國的武嚇。一隻貓遇到強敵,如果不害怕,把毛豎起來,即使老虎也不敢對牠亂來。只有我們不怕戰,泛藍就會乖一點,中共就不敢打,台獨就有希望。(傅雲欽/律師、建國廣場負責人)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06.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