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又發生民進黨和中國黨的立委打群架情形,和上一次一樣,還是為了總預算案和中選會組織案的綁案問題。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民進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這總預算案會和中選會組織法綁在一起,是誰的主張?是誰的堅持?
行政院高官還自費刊登了廣告,民進黨還想法動群眾到立法院示威抗議,到頭來,問題還是沒辦法解決。
實在令人慨嘆,難道民進黨就這麼的「大大拙」(統媒用「大拙」來塑造馬英九的憨厚形象,民進黨則是真笨,所以,是大大拙。)嗎?就看不出來整個事件的關鍵就是馬英九。
一、中國黨綁架總預算的由來
中國黨將黨版的以「政黨比例」產生委員的中選會組織法和總預算綁在一起,是由當時擔任黨主席的馬英九所訂定和推動。當時宣稱,主要是為了立委選區重劃的問題,其次才是為了防止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中推動公投。
如今中國黨宣稱的主要目的,立委選區重劃問題,已經由綠藍雙方協議定案解決了,但是,中國黨對總預算的綁標行動,卻反而越演越烈。
可見,馬英九堅持要以政黨比例產生中選會委員,主要目的就是在防止民進黨將來把黨產公投併在總統選舉中一起投票,對他的選情造成不利的衝擊。
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到現在還不肯讓總預算鬆綁的主要原因。所以,說起來,立法院因中選會組織法和總預算案所產生打群架亂象,從頭到尾都是由於馬英九的運作所致。
二、打架是替馬英九掃除總統之路的障礙
即使馬英九現在已經不是黨主席了,中國黨的主要政策仍然是由馬英九拍版定案,所以,馬英九的發言就是中國黨的發言;現任黨主席吳伯雄的態度,表明了是唯馬首是瞻,所以,對於馬英九在任內訂定的策略及之後所堅持的中選會組織法優先於國家總預算案的決定,吳伯雄雖然在舉國反對的壓力之下,仍然不敢有所更易。
這是由於吳伯雄將自己的政治前途押注在馬英九身上,必須亦步亦趨的跟著馬英九的方向來做事情。
看看最近吳伯雄的政黨運作方式和心態,幾乎是成了「馬伯雄」,豈不是全部都是在為馬英九如何當上總統而盤算?而中國黨內的高層,尤其是立委諸君,將來的出路若是想要有個院長、部長、公營事業董事長之位,全都要靠馬英九當上總統才有指望。
在這種政治氣氛和情勢之下,馬英九所擬定的「中選會組織法優先於國家總預算案」,才是審議總預算的策略,沒有人敢於違拗不遵,看到的都是一片誓死捍衛的表態。所以,在立法院大打出手是一定會發生的狀況,因為這也是在為自己的前途「打拼」,現在打得兇,血流得多,將來的位置就可能升得高,升得快。
幫馬英九掃除總統之路的障礙,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所以能不打、不拼嗎?所以,民進黨在立法院打架抗議總預算被擱置有啥用?
只有到馬英九的家去抗議,這樣才是找對正主兒,只有讓參選「台灣領導人」的馬英九(中國黨立委對中國不敢說馬英九選台灣總統,而稱「台灣的領導人」)感受到壓力,才會讓中國黨感受到壓力。
三、戳破馬英九「民生第一,經濟優先」的虛假面具
國家總預算案與中選會組織法是牛馬不相干的兩個法案,如果沒有馬英九的政治操作,這兩個法案根本沒有綁在一起的理由。
中國黨當然知道自己理虧,台灣國民也不會不明白其中的因由。所以,行政院長蘇貞昌敢公開的指責,這是前所未有的惡例。
不過,民進黨卻沒有人以此戳破馬英九一向高喊「民生第一,經濟優先」的虛假面貌。馬英九一邊喊民生、喊經濟,一邊阻擾總預算,所顯示的是活生生的「總統大位第一」的政治野心,以中選會組織法來綁住總預算,「狠心」的讓國家將近半年沒有預算,這是反民生、反經濟的惡劣作為。
這也是馬英九的向來慣用的政治手法,之前一方面高喊捍衛台灣,一方面阻止軍購案達六十七次;一方面高喊台灣優先,一方面高舉終極統一;一方面阻止連宋聚眾,一方面開放施明德紅軍通宵集會;像這樣的兩面手法,顯現在國家總預算案上,是一路走來,都是一樣奸險,原汁原味,大家也應該習慣了。
這是戳破馬英九虛假面具的最佳時刻,民進黨可別錯過。
四、到馬英九家去抗議,逼馬英九表態
既然整個事件始作俑者的正主是馬英九,要抗議就應該到馬英九的家去。民進黨發動群眾包圍立法院,就是用六十萬人圍他個八圈十圈也沒有用。中國黨不會在乎。
但是,如果將箭頭指向馬英九那可就大大的不同了。只要朝著馬英九一衝,中國黨就會人翻馬仰。
發動群眾抗議,要求馬英九負起責任,逼馬英九表態,以馬英九過去的習性,一定是開始的時候,盡力推託責任,最後被逼急了,推託不了,為了顧及形象,就會放手讓總預算過關。
想想看,五、六萬綠營群眾,五、六萬藍營群眾,齊聚馬英九的家對抗,這總預算的問題還解決不了嗎?台灣已經有五個月沒有領薪水了,民進黨還不趕快去找馬英九要!
【附註】
依政黨比例產生行政業務機關已經二次被大法官裁定違憲,這次應該不會例外;依政黨比例產生中選會委員是中國黨第三次企圖以政黨比例組成特定組織的運作。
第一次的三一九真調會,被大法官裁決違憲,第二次的成立國家傳播委員會NCC也是被大法官會議裁決違憲。中國黨不斷的試圖以立法權取代行政權的做法,對國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的憲政體制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
因為這些事件也衝擊了司法體系的大法官,讓社會大眾對大法官的信任度明顯的降低,這是由於在審查和處理這些事件時,大法官也相當明顯的呈現出了向政治妥協的態度,背棄了以法論法的精神。
在第一次的三一九真調會案件中,大法官將屬於監察院的調查權開方給了立法院,而憲法並無此規定和條例;在第二次的NCC案件中,大法官更離譜,竟然判定NCC違憲,卻又准許繼續運作長達二年。
可以預見,如果以政黨比例組成中選會的條款被中國黨強行通過,那麼,民進黨將又一次提出釋憲案,而大法官會議不可避免的將再次捲入政治紛爭之中。
依照憲法行政、立法分立的精神,中國黨再次要以政黨比例來產生中選會委員的提案要是在立法院中通過,將來在民進黨提出釋憲後,應該還是會被判決違憲。
由於大法官可能會將這個釋憲案拖到總統選舉之後,屆時,執政黨必然在釋憲案出爐之前凍結立法院通過的新法案的執行,而以現行組織方式來運作中選會,那時候中國黨必然群情憤慨,起而攻之,一定又有好戲可看。
不過,由於國家總預算都被凍結了,中國黨沒有什麼可以使用的武器了,何況,下屆的立委選舉之後,中國黨未必仍然居於多數,所以,民進黨也不一定會難過的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0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