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和解共生那一年 ( 2007-04-26 )  

■ 陳昭姿

謝前院長在最後一次辯論會中指出,如果當選總統,他會努力「喬」出過半數,也強調一定合法。當蘇院長就教「喬」之道時,謝院長回答,所謂「喬」不是權術,而是一種心態,願意抱持和解共生的心態,才能成功的「喬」出過半數。

謝長廷擔任行政院長那一年,一上任即提出「和解共生」,主張執政後必須回歸憲法一中,他並且認為,正名運動是爭議性議題,應先擱置由民間去推動,取得共識後再來執行。我們可以回想和解共生那一年,台灣發生了什麼事。

二○○五年三月,中國訂定反分裂國家法,四月,連戰到中國朝貢,台獨大老史明與眾多鄉親到桃園機場抗議,手無寸鐵的台灣父老,在國門被黑道中國人毆傷濺血,他們頭破血流那一刻,肇事者連夜逃回中國。受傷的彰化鄉親住院期間,謝團隊、甚至連彰化縣長翁金珠都未曾前往探視,與史明先生同行的蘇老師告訴我,那一刻他們就知道翁縣長不會連任成功。

為了和解共生,謝院長幾次打算換掉最堅持教育本土化的杜正勝部長。沒有杜部長,台灣高中生去年九月不會有台灣史單獨成冊。近日,台派學者力爭中小學生國文課本須有一定比例的台灣文學作品,也在驚險中表決通過。而蘇院長已對台灣社幹部承諾,全力支持杜部長之教育本土化政策。

TVBS中資案爆發後,八月新聞局仍然通過TVBS換證,因此九月的百萬罰款被行政院訴願會認定前後矛盾而撤銷,整個案子最後交到當時以總預算案交換出來的大怪獸—NCC,當然是如預期的無疾而終。阿扁總統亦未能抗拒來自前主席施明德的壓力,說出「我任內不會關掉任何一個電視台」,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支持者在年底的三合一選舉,以選票給民進黨一個教訓。和解共生的那一年,是民進黨最遠離支持者的一年;那一年,我們甚至感覺,寧可在野。

謝前院長再度主張和解共生,我們也相信他會努力「喬」出過半數,但是,是否應該先告訴台灣人民,為了和解共生,我們將要再付出哪些代價?

(作者為台灣北社副社長)

綠營何必彼此中傷? ( 2007-04-28 )  

■ 翁金珠

陳昭姿的「回想和解共生那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內容涉及本人部分諸多謬誤,請貴報惠予更正澄清。

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糾紛發生當日,本人一聽聞此事發生,雖然因為公務無法立即抽身,但本人馬上指示衛生局長葉彥伯先生於第一時間抵達秀傳慰問傷者,要求醫院妥善照應,傷者還沒有到達秀傳醫院,葉局長就已經與院方溝通完畢,所有的醫療措施均準備完成,本人當日並親致電話給台聯主委陳陽德先生,關心鄉親的受傷情形。

本人與先生劉峰松先後都前往醫院探視,多位傷勢較輕的鄉親在包紮過後均已返家休養,只有傷勢嚴重的吳南雄先生與一位鹿港施先生還住院觀察,本人親自交代院方必須盡最完善的照護。這些過程傷者在四月二十九日記者會上,已為本人澄清(四月三十日台灣日報),足以為證。

當時主持「台灣心聲」的汪笨湖先生一時不察,也曾經在節目中強力批判,但在全程陪同傷者醫療的黨員李成濟先生的說明之後,汪笨湖先生隔天隨即在節目中向本人道歉。一段時間後,汪笨湖到彰化來,也再度向本人致歉,展現過人的氣度。

本人連任彰化縣長失敗,當然有諸多原因,本人也深自檢討,但本人絕非陳副社長所描述的如此無情無義。陳副社長大力反對謝長廷的和解共生,當然屬於言論自由範疇,但如果連同為綠色陣營者都必須彼此中傷,那台灣未來的前途到底在哪裡?

我們面對中國這樣的霸權,全台灣無法同仇敵愾對付外敵已經很令人擔憂了,自己的同志還如此內鬥,看在中國的眼裡,不知道到底有多興奮!(作者為彰化縣前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