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台灣派有兩個任務:一、安內──幹掉內奸與腐化的假台派。二、攘外──對抗中國共產黨和它腳邊的附屬政黨:中國國民黨。
這次台北市議員選舉,中山大同區的選民做出很好的示範。由於小弟選前最後一週在本區活動拉票,四處探訪,選後我繼續訪查鄉親,得到以下寶貴結論與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安內:
中山大同區有兩個綠營的候選人,我們最不願意見到他們當選。
A‧洪奇昌推薦的李偉民。
B‧形象不是很好的羅宗勝。
二、攘外:
中山大同區應選七席,為了讓泛綠席次最大化,我們有實力拿四席。
所以,應該捧四席泛綠上去,不要讓親中兩黨在本區拿超過三席。
三、綠營高層無力協調:
羅宗勝與洪正雄的內鬥,還有台聯在台北市無法與民進黨合作....etc。
綠營政治人物在中山大同區由上往下的協調功敗垂成。
四、鄉親自動自發的配票:
中山大同區的鄉親之間有很強烈的配票動機,決定自動自發設定配票。
名單,靠大家口耳相傳。
五、經過:
謝長廷競選總部是大家聯絡感情、交換資訊的窗口,當然,我們也都很清楚中國黨與親民黨都有奸細在本區打探軍情,但是,我們也不怕親中打探,大家有志一同,就是要挺四席上去。
李文英、黃向群兩人有固定班底,比較穩定。簡余晏、蔡坤龍兩人就比較危險,尤其簡余晏的票源無從估算,很多人擔心她反而分票過多,因而落選。
後來,連李文英也告急,所以,鄉親之間有了諸多討論。最後,我們定出一個很明確的共識:李文英、黃向群、簡余晏、蔡坤龍,如果一家有四口剛好一人一票,不足四口的,找超過四口的配,一個人都不能少。就是一人一票,不會多給票,也不會少給票,要上一起上,要死一起死。
從蔡坤龍雖然吊車尾,他還是跟排名第八名的親民黨林國成有一段差距的結果看來,上述四人配票的底盤算是很穩的。
六、成功因素:
謝長廷發揮母雞效果,大家對中山大同的幾個綠軍都很熟悉,因為洪奇昌說建議投資中國上限從40%提高到
60%,所以,李偉民才在最後一週被大家放棄,羅宗勝是一開始就惹了不少話題。
既然我們有了明確的對象:四席(李、簡、黃、蔡)。又有明確的作戰軸心:謝長廷選市長。又有明確的配票策略:一人一票,絕對不多也不少。最後就是執行這個策略的決心。
本區大家都拚命拉票,拉了不少票,無論如何就是要湊四票下去配,開票出來中山大同區算是很漂亮。
七、其他選區檢討:
北市內湖區很可惜,七席裡面綠營應該可以攻下三席,廖林麗玲與江志銘分食挺扁票源,雙雙落選,實在可惜,如果台聯與民進黨有協調內湖區,結果會更好。
士林大同區則是讓林瑞圖當選,民進黨掉了呂瀅瀅、陳正德。如果陳建銘與民進黨協同作戰,可以多上至少一席。其他各區也多是如此,戰力整合有差,沒整合就是雙輸。
八、未來展望:
台聯黨按照李登輝規劃,可能要改名,變成台灣社會民主黨。我認為台聯黨北市陳建銘、簡余晏,高市藍健菖等碩果僅存的民代,在台聯黨改名後的動向還值得觀察。
不過,基層這邊的反應很簡單,朱高正以前在台灣就搞過社會民主黨,台灣團結聯盟改名變成台灣社民黨,會加速僅有的台聯選票流失。台聯黨還有不少死忠派很喜歡台聯這個名字,感情很濃厚,改了名可能他們就閃人了。
綠營基層的選票,是足夠讓台派候選人好好當選來發揮的,大家都討厭親中國、背骨的民進黨政客,明年立委他們應該死定了,不過,他們走了,民進黨會有一些空缺,鄉親們期待愛台志士歸來,共同奮鬥,就這份心意而已。
台聯黨如果不改名,我希望他們重拾黃主文路線,跟民進黨合作,分進合擊,水漲船高,這樣我們選民票都投得下去,還能拉更多票。台聯黨如果改名,我建議台聯黨民代直接跳船,集體加入民進黨,進一步鞏固台灣獨立在民進黨內的主導地位。
九、預言:
我不敢說自己的預言很準,但這次我確實有抓到北高鄉親的感受,大家希望台聯與民進黨團結,共同作戰;希望台灣獨立,不要統一。
民進黨2007、2008大選的主軸應該是:台灣要獨立建國。如果民進黨沒有這種氣魄,我們就應該拱民進黨往這條路上走,不要自己胡亂唱衰,講一堆民進黨讓我們失望的屁話,有種靠自己團結,沒種才躲在後面扯後腿。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1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