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嘉在北高選前,從哈佛傳回他沈寂多時後的演講,有影象、有聲音、有他內容看似客觀,邏輯似乎合理的侃侃論述。假如這一番話出自別人口中,或者放在其他的時間,我們可以說他是對民進黨愛之深、責之切。
很不幸的,他是當年阿扁有名的哼哈二將之一,他放出這些話所代表的意義是要和他以前情同父子的老闆分道揚鑣,並且為了心中的更高目標,批鬥陳水扁也在所不惜。這在一般人的印象,是不折不扣的反叛的行為。而有這種看法的,不只是綠色陣營;連以往無邊無盡地批評他是「童子軍」治國,現在把他捧成污濁綠營中高貴清流的中國時報,都說他在「弒父」。
更不幸的,他發表演說是在北高選舉的關鍵時刻。那個時候,藍色媒體舖天蓋地用各種方法羞辱陳水扁來打北高選戰,連陳致中夫妻可能在美國生產的消息都變成莫名奇妙的話題。羅文嘉在地球另一端發表的演說,立刻變成藍色媒體的寶貝,從平面媒體到電視媒體一再地出現,帶給民進黨不少困擾。
各種陰謀論也接踵而來,說是他要結合新潮流、蘇貞昌,一方面和陳水扁做一個切割,一方面讓北高全部落選,以便在黨內重要人物負責請辭之際,清除其他勢力,進而接管民進黨,這種做法實在令人髮指。
這種陰謀論,當事人理所當然地否認到底,結果是變成新潮流的信用對上指控人的信用,像是徐永明等。結果是新潮流的元氣大傷,在綠色陣營成了過街老鼠。而羅文嘉也在綠色陣營被罵得體無完膚。
羅文嘉跟著在網路上發表聲明。說他是被誤解的,說他是被斷章取義的,說「根本不是台灣有些人想的那樣」。可是,在這篇聲明中,他又表示自己有先見之明,他說:「演講一開始,我不就說,我可能在此談兩三個小時,但媒體只會選擇他要的一兩分鐘。」換句話說,他一開始就知道媒體會如何對待他的演講,他並不是無心的,他是故意的。
事實上,以羅文嘉的聰明,加上他的經驗,還有他對自己的期許(改革民進黨),這場演講的時間、內容、以及後續動作,擺明了是他精算過的。
時間不偏不倚得選在北高選前,背景是泛藍藉由打擊陳水扁來搶攻北高時,而羅文嘉的「一兩分鐘」也剛好是指責陳水扁說謊,以及陳水扁本來就不應該攻擊連宋的孩子有外國籍,所以,陳致中的小孩也應該在臺灣生。
這樣的動作連接上蘇貞昌的共業說,還有和他互相吹捧的林濁水、李文忠辭立委卻不辭黨籍。大家自然會問:「為什麼?」。結果,最合理、最能解釋這一切的,就是新潮流兩條路線鬥爭中的對內鬥爭!
羅文嘉想和陳水扁切割,這也不是第一次了。他在台北縣長選舉時就和他的總幹事李文忠提出「新民進黨」的口號。結果陳水扁將「新民進黨」比成新黨,羅文嘉馬上閉嘴不敢再提。
令人奇怪的是,他為什麼不直接去找陳水扁說明他對民進黨的不滿及改進的意見,卻要到媒體去宣佈他要改革(去除「舊」民進黨),然後陳水扁隨便說幾句他就退縮了!這種擺明陳水扁是「舊」、他是「新」的運動,羅文嘉期待陳水扁會支持他嗎?還是他那時已經開始做切割了,但是,陳水扁的影響力依然大到他無法對抗,所以,先設下將來可以引用的伏筆。
羅文嘉在臺北縣長的選舉,創下了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時,賄選而被人贓俱獲的紀錄。他在當時還拉了蘇貞昌以及一票民進黨立委去証明自己的清白。結果是「黨部評委友人好意支持的個人行為」,將責任卸得一乾二淨。接著在敗選後,林濁水公開責怪是陳水扁造成羅文嘉等優秀人材的落選。然後飛往哈彿,等待時機,等待陳水扁失勢,也就是「新民進黨」趁勢而起之時。
羅文嘉從哈佛飛回臺灣,立刻迫不及待地接受中國時報專訪,專訪的標題是「為陳總統已經死了很多次」。這篇專訪其實更坐實了陰謀論者加於他的假設,也就是,他要和陳水扁做更徹底的切割,就是他要爭取是藍營、而不是綠營的支持。
在這篇荒謬至極的標題下,他透露出內心的思維。他不敢大不韙地說陳水扁對他沒有知遇之恩,只好用「死了很多次」來表示他己經對陳水扁無所虧欠、仁盡義至了,就算恩盡義絕也並不為過。
可是,他對死的概念顯然和大家不相同,整篇看下去,只有「我在過去十年大小選舉已全心回報,連聯合報我都撕了,選舉時也只有我一個人睡在競選總部」,這種廉價的死,而且死很多次,只是成為笑柄。也怪不得林濁水氣急敗壞地說這篇專訪的不當。
罵羅文嘉的,明明是自由時報、南方論壇、媒抗等綠色媒體,他卻跑去綠營所痛恨的中國時報接受專訪。套句施明德的用語,他應該「像個男人」地去接受綠營的質疑,去接受自由時報、大話新聞等的專訪,而不該只是怪別人的陰謀論。
中國時報本來就是吹捧他的,他又何必去解釋什麼「死了很多次」呢?羅文嘉是經過什麼計算做出這個動作的呢?是希望中時像在捧紅施明德一樣來捧紅他嗎?希望被中時捧紅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對外鬥爭?對內鬥爭?他的行為怪異至此,又何能怪別人的陰謀論呢?
政治場上免不了鬥爭,但是,起碼的道義裝也要裝得像樣一些。羅文嘉的舉止明顯得已經逾越了綠色支持者的容忍界線,接下去他要如何修補這個傷害,或是這些本來就是在算計之內的必要犧牲,我們不得而知。只是綠色支持者對於羅文嘉、新潮流、以及蘇貞昌行為的檢定,必然會更加地謹慎,以防止被其出賣。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1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