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親民黨和台聯提前「泡沫化」?


/曹長青

 北高選舉塵埃落地,藍綠各贏一片天,在市議會也各有斬獲;輸家是兩個小黨:宋楚瑜輸到宣佈「退出政壇」;台聯亦是「慘敗」。它預示不要等到明年單一選區的立委選舉,兩個小黨就可能提前泡沫化。

 兩小黨被重挫,都是由於自身嚴重失誤導致。在台灣藍綠對峙的政治格局下,宋楚瑜出來選市長,挑戰同理念的國民黨,本身就是策略錯誤。絕大多數選民就是要本陣營贏,常識也得投給可能贏的大黨候選人;無論宋楚瑜資歷多高,選民都難買他的帳。如果他不在這種時刻攪局,他的親民黨還有幾張可以跟國民黨討價還價的牌。但這麼一鬧,血本全無。宋退出政壇後,親民黨群龍無首,明顯很快會被國民黨「合作」成泡沫。 

 和親民黨的策略錯誤相比,台聯則是因原則錯誤而慘敗。台聯的基本盤在深綠,而「深綠」的選民更看重綠營的整體利益,更珍惜台灣前途這個大局。這就是為什麼在倒扁運動最高潮的時候,最具本土色彩的台灣社舉行了大型的挺扁活動「我們在陽光下」;南社也多次發表挺扁呼籲。同樣,原來一直都是支持台聯的綠營名嘴、評論家等,這次不約而同幾乎全都不呼應台聯的做法,甚至公開批評。

 換句話說,這些今天強力挺扁的民眾、獨派大老和媒體人,恰恰是當年最積極呼應台聯的制憲正名理念,對陳總統和執政黨的表現並不滿意的人。但這種不滿,是對自家人的不滿;它和對藍營的不滿,不僅在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語,更有性質上的根本不同。綠營支持者對本土政權再有意見,也不能接受泛藍用罷免總統來打擊綠營。所以,在藍軍(套上紅衫)用「反貪腐」做工具,要通過倒扁來倒本土政權的時刻,綠營基本盤無法忍受了,他們必須出來挺自己的總統,因為這是挺自己得來不易的本土政權。

 而在這種時刻,台聯及其領導人,居然連千百萬普通選民的智慧都沒有,居然把民進黨和國民黨等量齊觀,甚至贊成「三罷」呼應藍營,甚至不惜讓這次綠營南北全輸,也要搶陳菊的票(不是差一點就被搶輸了嗎?)這實在太傷深綠選民的心了。在民主國家,選民只認理念,不認人;哪個政治人物推動他們的理念,他們就用雙手來捧,用選票讓你航行;反之,他們就鬆手,結果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一個政黨在大是大非的關鍵時刻,對本陣營基本盤選民的理念棄而不顧,對媒體輿論和民眾的呼籲視而不見,等於硬是要「自殺」,別人又可奈何?

 本來明年立委減半,小黨就難有生存空間;現在兩小黨都因自身問題而影響降低,使台灣提前、更清楚地走向兩大黨對峙狀態,從總體意義上說,對台灣政治並不是壞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