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選舉的結果,大致上都和預期的差不多,筆者認為親民黨會開始變色,結局卻更令人驚訝,竟然是宋楚瑜宣告退出政壇。台聯黨則如筆者預期的萎縮了,面臨存亡的關頭。
台北市的選情,郝龍斌加上宋楚瑜約有百分之六十的選票,謝長廷得票為百分之四十一,按照這個比例來看,仍然維持著親中和民進黨的六四比例,沒有多少改變。但是,這卻是民進黨在施明德的紅潮,泛藍大團結,情緒高漲,以及吳淑珍被起訴,民進黨遭受重擊之後,也就是藍營的群眾已經有了投票的動力,綠營群眾仍是冰冷低潮縮手的時候,所顯示出來的行情。
台北市的選情,明顯的反映出了中間民眾對馬英九在特別費上不清不楚的質疑。謝長廷能夠替民進黨扳回一些版面,恢復民進黨的基本盤面,最重要的助選員應該算是馬英九。如果沒有馬英九的特別費事件,謝長廷可能會多輸十萬票以上。
不過,相對而言,若是沒有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民進黨的選情也不至於如此艱難。所以,這也表示了謝長廷的選戰策略相當成功,猛打郝龍斌確實發生了不少的作用。一方面,降低了中間民眾投向中國黨的意願,另一方面,使綠營群眾認為勢有可為而出來投票。
然而,謝長廷過度介入炒作宋楚瑜和馬英九之間的關係,卻引起了藍營群眾的警覺,成為棄宋保郝的催促力,反使泛藍選票向郝龍斌集中,解裂泛藍的策略並沒有成功。其實讓宋楚瑜親自操作,自己爭取,才會發生真正的解裂效應。
在高雄市方面。高雄市是民進黨的大本營,如今卻只以1114四票的些微差距獲勝,可見泰勞事件、高捷事件的影響仍然很大。執掌市政的政黨在發生了這種事件之後,要繼續贏得選舉原本就不容易,因為這些事件傷害的是「本地人」的感覺。在地事件永遠比外地事件受到重視,所以,即使有馬英九的特別費事件,也難以彌補在高雄當地已經造成的傷害。
這次總統、副總統以及前後三任的行政院長都到了高雄市助選,可以說是空前未有的大陣容,結果卻只是「險險勝」,面子是保持住了,大家也都鬆了口氣,不過,就裡子而言,卻是綠色版圖的嚴重銳減,是民進黨危機出現的前兆。
整體來看,中國黨最大的收穫是在高雄市拓展了藍色版圖,市長部分只以千票之差落敗,在市議員方面卻獲得十七席,成為多數黨,將高雄市議會變色為藍。而在台北市選舉中,成功的棄保運作將宋楚瑜泡沫化,逼使宋楚瑜宣告退出政壇,從此泛藍歸一統,盡屬中國黨天下,再也沒有能夠掣肘中國黨的人了。
沒有宋楚瑜,對中國黨將來佈局選舉,不論是立委,還是總統,都簡單多了。
相對而言,民進黨只勉強的維持住高雄市長的位置,但總體而言,算是輸了。市長的選舉只贏千票,雖然勝了,在自己的地頭,這樣的表現實在不能算贏。至於北市、高市議員的選舉,面對著中國黨北市提27中24,高市提18中17的亮麗表現,民進黨可說是大敗。
不過,民進黨在這次選舉後是利空盡出,在最谷底、氣勢最低迷的時候,能夠奪得高雄市長一席,是奮戰而得的成績,已屬不易。往後,不論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如何發展,影響將會有限。
這兩年來,民進黨不斷的受到爆料的衝擊,習慣成自然,所以,民進黨對於打擊的承受力,比中國黨還高。民進黨挨得住吳淑珍被起訴的打擊,中國黨可能會承受不住馬英九被起訴的衝擊。
馬英九的特別費事件,在選後將是司法單位大舉著手加緊約談調查的時機。馬英九被起訴與否將是個關鍵,也是雙方起伏的轉戾點,馬英九的危機將是民進黨的轉機。萬一馬英九被起訴,那麼,可能就是民進黨在2008年繼續執政的前兆了。
很顯然的,在這次的選舉中,司法事件是影響整個選舉的最大關鍵。陳瑞仁將吳淑珍起訴,使整個局勢呈現了民進黨崩盤的現象,接著馬英九因特別費被爆料,受檢調約談,使藍營極度高昂的氣勢大挫,讓民進黨得著喘息的機會。
現在選舉已過,吳淑珍因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被起訴即將開庭,馬英九因特別費被約談,是否起訴也將有個答案,如今這兩件事將是選後最重要的關鍵,民進黨和中國黨何者會被拖垮?大家只有拭目以待。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1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