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語文專題深綠顯學系列首頁

深綠顯學系列之語言共業


/Ko Tsi-jin

 對一種語言的戒心甚至敵意,經常表現在對一種語言在公共場合公開使用流傳的排斥與恐懼。想要保護某種語言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必須增加那種語言公開流通的機會與頻率,才能維持語言的活力,相較於只在封閉的私密場合流傳,公開流通才有擴大使用層面的發展潛力。

 然而,這一切對已成為總統母語的福佬台語(以下簡稱台語)而言,竟然還無法名正言順、無法理直氣壯,這從最近兩次陳總統講台語答辯的例子就看得很清楚。

 面對在野黨提出罷免案和國務機要費起訴一事,陳總統透過電視直播「向人民報告」,使用語言以台語為主,形成評論話題之一,許多論者持負面看法,有人認為訴諸對象是綠營死忠兼換帖者,也就是強力抗拒倒扁時尚以致蔚為顯學的所謂深綠一族,更有人直言批評是搞族群分化。

 令人無奈的是,一個在公開場合講自己母語的總統,永遠要面對類似的批評與責難,而且這母語還恰恰是國內最大族群的語言!更諷刺的是,母語為華語的政治人物講母語自然沒有問題,講別人的母語更是促進族群融合的美好表現,對照之下,為什麼母語為台語者講別人的母語(如華語)不會加分,一講母語就是分化族群?

 再者,一聽到台語就想到只是訴諸所謂深綠群眾,把台語和所謂基本教義派做立即的連結,似乎忘記了,講台語的人不一定屬於這個光譜,而且明顯不在少數,這些人不會因為總統講台語而領情,相對而言,也有不懂台語的人不會因為總統講母語而覺得不舒服,所以,歸根究底是對台語認同或敵視程度的問題。

 那些對總統在公開與正式場合講台語覺得不自然或不舒服以至於冷嘲熱諷的媒體和論者請想想,台灣人民會兩次選出以台語為母語且為其最熟練語言的總統,到底代表什麼意涵?這比一聽到總統「又」講台語「博感情」就無端批評的制式反應更有文化與思想的展延空間,也是深綠顯學初段班的思想訓練準備課程。

 保護並活絡語言,文字化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而對台語的戒心或敵意,在台語文字化的議題上更是明顯。以目前台語文字界主要使用的漢字和羅馬字並用的書寫系統而言,由於用以書寫不存在的或太難的漢字的羅馬字是台灣社會相當陌生甚至鄙夷的文字,相關討論和媒體傳播不是冷漠便是譏嘲。

 如之前教育部推薦的中學語文輔助教材中有漢羅並用的文章,就有某電視台跑去問某明星高中學生,那學生回以「看不懂、會增加負擔」之類的意見,除了反映台灣學生欠缺羅馬拼音訓練的教育環境,電視台記者不以為然和心存不屑的態度更是昭然若揭,此等負面心態與認知,是目前台語在台灣主流華語社會發展的核心議題,也是深綠顯學推廣教育的必修課。

 國民黨政府推行國語運動,也成功了。然而,語言是最深沉最根本的民族與文化議題,不是任何由上而下的力量可以做清清楚楚乾乾淨淨的處理,相較於蘇揆針對首長特支費爭議所做回應,也許這才是正港的台灣「歷史共業」,請媒體和相關論者不要再「惡意株連」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