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2008總統選舉及台生條款之重要性


/王燕山遺作

 2OO8年台灣之正、副總統選舉,與現今之「本土政權」是否能夠延續,這乃是關鍵之一戰。以目前親中、泛藍陣營與本土、泛綠陣營對峙之情勢來談;這個選戰,攸關到新選出的總統,將帶領全台灣國人,轉往中國路線或者繼續走台灣本土路線之生死戰,未來台灣國運,操之在此一選舉。

 然而,只有在台灣國的總統選舉,才會牽涉到國家認同、路線之爭的問題。反觀美國總統大選,從來就沒有提說:要走英國路線或者是美國本土路線之爭議。不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或是外來移民者,都要認同美國這個國家,否則,就回其母國去選總統或國家領導人吧!

 身為在美台灣人,有責任將美國好的典章制度,介紹給台灣國人。譬如說,美國憲法規定,只有在美國出生者才有資格被選為正、副總統,之所以有此規定,是顧慮到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者,對其國家及人民之「忠誠度」的問題。

 總統是由全民選出,並託付予執政權,對外亦代表國家執行外交、國防等事務,因此,他不能讓人民對總統有叛國或賣國之存疑。更何況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移民之國家,其憲法明載:即其正、副總統,非得美國出生者不可,這就是「美生條款」之內含。因此,過去有兩位國務卿季辛吉及歐布萊特,二人皆非出生於美國,他們 在政府機關中,最高頂多只能當國務卿,而畢生與美國正、副總統無緣了。目前擔任加州州長阿諾,也是有此問題,如要參選美國總統,就得修憲了。

 事實上,近來因為通婚或依親關係,從中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移民台灣者日眾,有朝一日,這些新移民入了台灣之國籍,如果按照目前之憲法或「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中,沒有「台生條款」之限制,將來這些新移民也要出來參選,甚至於當選正、副總統,這樣一定會讓台灣國人對其忠誠度心存疑慮。

 雖然外表盡可以說些愛台灣的話,但其內心深處仍會忠心於其所出生之母國,這是人之本性使然。例如,幾年前,祕魯總統藤森正當他的國家有難時,他居然逃回母國日本,是為一例。而中國至今仍不放棄武力攻台,假若不幸發動戰爭侵犯台灣時,身為台灣最高領導人就有責任保國衛民,絕不希望他會去投降中國或逃至美國的子孫住處。

 既然美國憲法有「美生條款」之規定,同屬外來移民漸多之台灣國,更需要訂立「台生條款」,以確保台灣國之安全與穩定。

 筆者在2000年總統大選前,曾在洛城之南加州台灣大專聯合校友會中,提及此想法,當時還沒有「台生條款」之名詞。如今欣聞,泛綠陣營立委連署提出「台生條款」法案,修改「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以目前立法院之政治生態來看,泛藍陣營立委略多於泛綠陣營,而要通過此法案,似乎不太容易。不過,在這個時候提出此法案,經過多次辯論,可讓人民有所思考此問題之重要性,必定對於2008年總統大選亦有所幫助。

 今天在美台灣人,這一代移民美國者是不可能競選美國正、副總統的,不過,下一代的台裔美國人(簡稱台美人),如果是美國出生者就有資格了。同樣情形,如果有「台生條款」的話,非台灣出生的台灣人,就不能參選台灣國正、副總統了。我想這一點,在海外之台灣人也會支持的。

 其實,「台生條款」之設立,主要是針對與日俱增之外來新移民入台灣國者,尤其是來自對岸之中國人(包括港、澳人士), 若不及早訂立此條款先預防,將來台灣國會為此問題而後患無窮。因此,為了後代子孫著想,以期盼確保台灣國人能選出一位忠誠度高的總統,訂立「台生條款」就有其重要性了。

 由於人民之信任與託付,將來這位國家領導人即能帶領大家走向幸福康莊之道,亦能領導國人共同抵禦外侮,如此一來,台灣的國家認同才會有共識,而其主權獨立才能有所鞏固。

 2OO8年正、副總統大選將至,這是決定世代子子孫孫及自己命運的選舉。台灣國人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而且又要很理智地選出持續要走台灣路線之總統,這樣子,目前之「本土政權」才能延續下去,其實,這也是一種「維持現狀」之表現。

 至於提倡「終極統一」論者,就是「改變現狀」者,因為他已事先設定「統一」為終極目標;當選總統後,甚至將台灣國帶入此錯誤方向,並使台灣國人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這是極為危險的事。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當我們選總統時,並不是在選明星、偶像之流,虛有其表而不會治國,就是以外表來騙取選票。君仍記得否?菲律賓前總統艾斯特拉達,即為一例,他以曾為電影明星之軀,出來競選菲國總統,風靡了多數無知的選民及吸收了大部分婦女選票,他當選後,終因貪污瀆職罪被罷免入獄。

 菲國前車之鑑,應引以為戒;相信有智慧的台灣國人,在2OO8年會做最正確又聰明的選擇。天佑台灣國!GOD BLESS TAIWAN!(王燕山/生前曾任「台灣加入聯合國促進會UNTC」委員、「908台灣國運動 」共同發起人、「台灣聯合國協進會TAIUNA」駐洛杉磯聯絡人。2006年六月二十四日在洛杉磯台灣會館會議中,因積勞過度,引發腦溢血,進入昏迷狀態,直至七月二日蒙主寵召。本文是他生前投稿本報的遺作。)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