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公民與道德」的震撼教育


/王美琇

 在整整三個月裡,我上了紮紮實實的一課「公民與道德」。這個震撼教育不僅讓我目瞪口呆;同時,也印證了我們基礎教育的表面化和虛假,讓每位台灣公民必須以痛苦的親身經歷來學習成長和一步步「走向真實」。

 「公民與道德」的第一課,我想要提出的第一個疑問是:什麼是「公民」?我們是「哪一國的公民」?

 這個問題的核心意義是,我們的基礎教育應該是從確認身分認同開始,教導每個國民把「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認識清楚,讓每個國民在成為成熟的公民之前,可以找到情感與理智的依歸,然後正確地確認自己的「國家認同」。

 但是,顯然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以致錯亂的族群與國家認同,讓政治人物有無限操弄的空間,其結果就是人民的互不信任,以及社會的潛在不安。

 其次,一個成熟的公民,必須對司法有基本的常識與尊重。

 道德上的非議或瑕疵,不代表法律上的犯罪行為。如果沒有十足證據證明違法事實,檢察官就不能用「自由心證」或「想像力」來編寫起訴書入人於罪。SOGO案的偵結報告重點在此。

 但是,泛藍媒體政客卻對曾益盛檢察官群起圍攻撻伐,因為,結論不是他們所期待的。這不就是「兩顆子彈」再版?我想「國務機要費」案大概也會如此。

 再者,一個民主國家裡的政治爭議,最後應該交由法治機制和憲政體制解決。這是民主國家的「公民」的基本常識,也是成熟公民應有的「基本核心價值」。

 若以此簡單標準來看紅衫軍倒扁,其實已經完全背離了「公民基本核心價值」;更何況其幕後集團的政治目的昭然若揭,早已讓他們的道德訴求蒙塵。

 不過,我依然尊敬吳乃德與李丁讚等學者和部分民眾「反貪腐」的道德純粹性。他們的初衷是為了民主深化與政治道德的嚴肅期許,這是總統、政黨與每位公民都必須認真看待的。但是,從「公民」進階到「道德」的領域,應該更謹慎以對,因為道德沒有絕對的標準。

 學者認為總統要負起「政治道德責任」,這是無可厚非;但是,我也認為「道德」與「責任」應該是天平的兩端,必須等同視之。

 這段時間以來,聯中報紙嚴重偏頗、製造假新聞、媒體高層甚至介入倒扁的幕後操作,請問這些媒體的「專業道德」在哪裡?

 施明德的紅潮已經讓整個社會陷入嚴重對立不安,讓基層員警疲於奔命、甚至喪命,這樣的「道德自由」有相對的「社會責任」嗎?目前唯一的退場機制,就是馬英九市長不再核准紅軍靜坐,因為國家動盪明顯可見。可是,馬英九的政治盤算並不是這樣,請問這又是什麼樣的「政治道德責任」?紅軍要在雙十國慶發動「天下圍攻」,羞辱國家和元首,這些紅色公民又有什麼「道德」可言?

 絕對的道德,隱含著絕對的專制。一九六八年巴黎大學的造反學生與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都喊著相同的口號:「要嘛一切,要嘛全無!」這和施明德的「除了總統下台,沒有退場機制」不是很像嗎?一場文化大革命犧牲了幾百萬人的幸福,只為了所謂的「社會主義的歷史前進」;一個倒扁運動高舉道德大旗,只為了拉下一個民選總統,究竟,我們民主法治和憲政體制的存在意義是什麼?推動歷史前進的意義又是什麼?

 歷史前進的意義,永遠是為了創造「人」的更高福祉;文明的進步與心靈的自由和昇華,則是人類永恆的追求。誠如吳乃德所說:「民進黨代表著台灣百年歷史力量促成的一股心志和渴望」,所以,肩負的歷史責任格外重大,民進黨與陳總統必須深切體悟和反省,力圖精進,不能老是陷入短線政治操作。

 我們每位公民也不能成為「沉默螺旋」,讓少數紅潮與政客惡鬥摧毀台灣。我們應該在全國各鄉鎮,用不間斷的公民論壇來自我教育,同時,督促政黨進步發展與國家邁向正常化、文明化。

 如果,「公民與道德」的震撼教育,能夠讓我們更看清楚紅潮藍流的醜陋真相,看清楚台灣歷史前進的方向,看清楚做為公民角色的積極意義,看清楚我們堅定的意志與決心,這堂課所歷經的痛苦成長才沒有白費。(王美琇/台灣北社副秘書長)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