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論反動復辟勢力之社會基礎


/張維嘉

 九月十六日,民主護台的盛大集會,發出不甘成為「次元」力量的巨吼。黃國倫先生所唱的「天光」,延續了台灣人四百年來,哀怨、憤怒,期待及艱忍不拔的歷史方向。

 九月十五日,聲勢浩大的紅色遊行,總結了「紅色恐怖」的成果,並繼續向所謂「天下圍攻」的反動方向前進,為數超過「紅潮」半數以上的婦女、青年,到底是意識性的參與?或是媒體動員的結果?還是參與嘉年華活動的成份居多?值得探討。

 反動復辟勢力的支撐力量

 下述六個力量,容或有重疊交錯之處,但也具幾何倍數「共鳴」的作用:

 一、舊反動勢力及其認同者:包括緬懷舊殖民統治時代,不甘於失去政權,且具濃厚優越感的大中國沙文主義者。本質上,抗拒民主、反民主自不待言。

 二、既得利益者之群體:絕大多數的媒體及其從業者、大部份的軍公教及退休人員。他們享有舊時代所遺留的諸多優惠,包括所謂的「18%」。這些人擔心特權與優惠被取消,所以,擁護舊勢力始終未減。

 三、機會主義者:大部份的大企業以及部份的中小企業體,本著到處「認同祖國」的精神,在政治上,扮演投機的角色。其他,如反民進黨的諸多失意政客(施明德、許信良等)也牽引了為數極小的追隨者。他們的角色,投機成份最明顯(背離自己本來的原則)。

 四、買辦智識階層:他們並不在學術及教育領域上求真求實。反而成為政治上的寄生蟲。他們在民主運動反抗專制中最畏縮。民主化後挾持其所謂「學術地位」,聲音最大,彷彿他們也曾為民主奮鬥一般,可以說是「買賣智識」的生意人。

 五、居家持家的婦女以及中產階級的青、少年:他們生性保守,不參加或初涉政治活動。他們極易被媒體操縱或基於好奇,或感受紅色氛圍而參與遊行。他們感受不到專制與民主時代的差異,因而成為西瓜效應的對象,浮動性最高。在國家認同上隨風漂流。搞不清楚道德與法治的關連。

 六、孔丘「道德統治說」之餘毒者:其中包括在民主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所謂「親綠學者」,以及小部份因吃人頭路而失去原則的媒體從業人員、「名嘴」。他們以「絕對」的道德觀取代「相對」的民主價值觀,去檢視當前台灣的失序、脫序,甚至嚴重的反民主現象。

 他們至今仍沈醉於挺扁倒扁的框框中。因而看不清楚反動復辟勢力反民主的本質;見不到一場赤裸裸的政治鬥爭;分不清楚道德與法治之先後、輕重。對於「媒體」諸多亂象視而不見。

 舉著民主而反民主,又不自知反省,卻直指全台灣只有民進黨需要反省。而這個指責「反省」本身就具道德上的雙重性。然而,這些帶著墨鏡的學者、媒體人,過去有所堅持,現在他們也只是搖擺而已。所以,只能視為反動復辟勢力的邊緣人物。必須寬容。

 助長舊勢力之力量

 首先是媒體。媒體諸多模糊焦點、顛倒是非的報導。譬如說,整個916護台民主盛會,媒體不理會主辦單位「台灣社」強調的主題:「我們在向陽的地方─愛、希望、台灣之光」;而是刻意簡化為只是挺扁。中天電視台誣指王世堅立委搧動群眾毆打主播;但事實上王委員是前去阻止。又如五起綠營人士路經台北火車站遭到圍毆、襲擊事件,「年代電視台」報導為挑釁行為。

 更甚者,無視916民眾想表達的意見,刻意強調是「民進黨強力動員」,並播放一則不明人士指稱「發走路工」的電話錄音,更進一步醜化916群眾的素質是「一高兩低」(唐湘龍語:年齡高、教育低、社經地位低),看不起南台灣人民。

 其次是教育。台灣的教育體系及內容,始終無法跳脫孔丘思想及兩蔣專制體制之制約,形成民主政治發展上的阻礙。

 近兩百年來的瑞士與現在的台灣一樣,曾經為了國家認同及民主素養的提昇所困擾。瑞士人透過歷史階段之演進及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充實自小學到中學民主教育的內容,取得相當程度的成功。

 所以,在教育上,必須斷然地切割孔丘思想的反動成份,釐清民主與專制之區別。也就是對蔣氏父子之殖民體制進行批判。一切顧忌,只有給予反動復辟勢力再生之力,成為反民主之社會基礎。

 第三是北京政權,這一民主大毒瘤。因為北京專制政權的存在,不只踐踏了全中國人民,同時也成為台灣的反動復辟勢力,在思想上及心理上的依靠。

 施明德等諸女士、先生,靠攏反動復辟勢力的現象,一如反動復辟勢力之向北京政權靠攏一樣,都是台灣民主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三個大小不一的勢力終究會「團結」起來,反噬台灣及其民主政體。否則,北京的專制體制及反動復辟勢力難以生存。因為推翻了台灣的民主體制,不僅僅是「大中國化」而已,更重要的是,為北京專制政權取得一定程度的正當性。

 綜觀上述,可知反動復辟勢力之社會基礎,建立在抗拒民主及反民主發展的舊勢力之上。既得利益者終將因為民主發展的結果,漸次失去其特殊利益。而婦女及青年也因為教育內容之改變,以及民主生活習慣之形成,而提昇其政治認識,進而促進兩性平權的觀念。

 至於反動勢力在企業體的力量,也勢必站在階級利益的角度,支持民主體制。畢竟,對他們而言,自由仍然寶貴。

 不過,關鍵在於現存的民主力量,是否能有效地壓制反民主的媒體?教育主管機關是否能展現魄力,與孔丘思想以及專制體制時代所殘留的因素、觀念等,做一切割?

 只要鞏固民主,北京的軍事威脅並不足懼!(張維嘉/民進黨新潮流前總幹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