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媒體的操弄、馬市長的力挺,泛藍全體以及過氣的「綠色英雄」之助威,反貪倒扁的紅軍勢盛,陳總統之聲望破底,乃至於海內外有「政權死體化」的評論,台灣政壇在表面上、暗地裡好不熱鬧,當事人雖一再否認,好事之媒體、別有居心之政客率皆亢奮莫名,大力鋪陳所謂「後扁時代」的精采佈局,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為恐政敵先馳得點、結盟成功,遂訴諸最無賴的臆測與編造,用亂槍打鳥,偶一命中,則提前曝光,事機敗露矣。
此所以近來媒體「每日一大事」,而且都巨細靡遺,煞有介事!檯面上的領袖人物幾乎都被點到名,也幾乎都否認。其中,最令人注意的現象,正是每一事件都脫離不了李前總統的「核心角色」,以及王金平院長所領導極具關鍵影響的「國民黨本土派」動向。確實,在陳總統「死體化」,馬主席「長不大」,連宋邊緣化,倒扁總部「工具化」,泛綠四大天王「各困一隅」之際,李登輝和王金平似乎頗能突出於纏鬥僵局之外,遊刃於黨派領袖之間。
其中,有所謂李呂王結盟,李主導,呂扶正,王組閣,國民黨本土派立委轉向,於是,「大本土」出現,泛綠一統天下。另一版本,為台聯、民進黨、親民黨、無盟、以及國民黨本土派立委十餘席,組成執政聯盟;又有施明德建議李連宋王與蘇呂六人會商新政局,等等。光怪陸離,不一而足,多不可操作,只令人感覺「陳水扁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政權「死體化」,倒扁目的眼看就要卒底於成了!
另外,以流言困住最大政敵,使之動輒得咎,亦是防備倒扁成果被劫奪的擾敵戰術。只是,潘朵拉的盒子一旦開啟,社會所有力量全面噴發,大局的發展、集體的共業、千百萬人的命運,這個歷史的洪流交雜千萬種必然的、偶然的因素(就是天意啦),從來就不能被操弄、更無法被預期。事後的發展,遠非始作俑者──如此次的「聯合中國」、TVBS等傳媒與施明德──所能逆料。
「反貪倒扁」運動,其實意外點燃了2008的政權逐鹿戰,檯面上、狀況外、邊緣化的所有投機者、野心家,難得盼到這一個天下共逐的機會,於是,盲人瞎馬、夜半深池,末路狂花、奔車朽索,風起雲湧、高潮迭起。終將全數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裡,因為權力的邏輯緣起緣滅、變動不居,終得天下者皆非始料所及,蓋大位不能以智取,更不能以力爭,遑論能以詐得,正如年來泛藍政媒聯軍之胡作非為一般?
只有「王師」才是最後的贏家,「王師」之發軔,隱而弱,小而微,卻因精準把握這個能夠旋轉乾坤的天樞,以大願景與大策略號召仁人志士,為天下所歸心,人民所擁戴。那麼,2008年,那個可以解生民於倒懸的「王師」在哪裡?又如何而可以成為台灣人民殷殷至盼的「王師」?
在這些臆測傳聞當中,所謂李呂王的「大本土」組合似乎深具創意,不過,本質上,這還只是一個權力的邏輯,把各式各樣的本土派作一個排列組合而已。然而,國民黨的本土派是好大的一塊,這一塊一旦崩解,泛藍從此轉深藍,並陷入永遠的在野黨,成為時代的沉澱、歷史的殘渣,必然漸行漸遠漸無聲矣!
當黨產即將吃盡當光,原來憑藉黨產厲行恩威的黨主席已然失去號令天下(黨員)的能耐,這個幾十年來就是以利害結合的烏合之眾(黨),就面臨解體的嚴峻情勢,其走向逐漸溶解或迅速崩解,甚至是一哄而散,端視台灣內部情勢演變,以及國民黨尤其是馬主席是否能夠揚棄歷史包袱,清算黨國幽靈,歸還全部黨產,擁抱台灣主體意識,並堅持清廉改革,以感動台灣人民了!大破大立呀,割肉剜瘡啊,馬主席前途多艱!
「大本土」構想是一個大謀略,而不是大願景或大策略,因為這只是一個「台客」政客們的權力邏輯,迫於外省深藍統派的跋扈與奪權,喜於本土溫和多數的主控與分贓,政權依舊在手,國會又過半數,在所謂的李呂王操作之下搬搬風、排排位、重作封神榜而已。雖說都是台灣人、本土味,本質上就是一個權力的結盟與分贓,無關乎理念與理想!
在國民黨、親民黨、民進黨、台聯黨之中,很顯然台聯黨的論述能力最強,也最堅持原則與路線;國親泛藍的國家認同、兩岸論述,則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已經背離台灣現實的客觀處境與人民的主觀願望。
國民黨的地理已成歷史、歷史已成謊話,出發點有嚴重偏差,加上沉重的歷史包袱,堅拒轉型正義的伸張,其論述一步錯步步錯,始終跳脫不出「終極統一」、親共投靠的泥淖,無法感動或撼動台灣人心!連一個「反貪腐運動」,在藍色媒體不惜造假歪曲、毀棄形象參與鬥爭全力護盤之下,都會「反風搧到鼻」,反到自家頭上,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親民黨更已被宋楚瑜消費殆盡,其一再自毀的言行,極端的路線,除了以「與汝皆亡」的恐嚇,在藍綠之間投機取利之外,已全無論述能力!在這次的反貪倒扁行動中,他幾成「夜間部主任」,在施明德上車睡覺時,以前省長、前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之尊,替他看場守夜。比施明德更激進、更投入!然而,賀德芬一句「請都請不走」,已把老宋行情破壞殆盡矣。
民進黨在衝撞威權體制時,針對各階段的政治運動與使命,如:突破黨禁報禁、總統直選、廢除國大,推出「台灣前途決議文」等,均有切合人心、建構新局的主張卓見,雖嫌其短淺,卻足引領風潮,亦屬論述!唯見長期之問題易,規未來之願景難,執政之後已成局中之人,深陷舊政府體制黨國泥淖之中不能自拔。而前此之論述,多止於政治層面,在思想面、文化面、經濟面,乃至於最起碼的「轉型正義」,都付諸闕如。
五六年來,扁政府忙於藍綠惡鬥,依舊鄉愿無能,不知移風易俗之使命,枉顧經世濟民之重責,在泛藍國會多數之下坐困愁城、左支右絀,加以陳總統獨自包攬權力,坐視親信腐化,遂至弊案纏身,威信盡失,不只無暇論述,更以短線操作應付紛至沓來的問題,長程的規劃、恢弘的佈局通通束諸高閣,証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倒扁罷免蜂起,更已焦頭爛額,只得操弄統獨與認同、正名與制憲,緊抱深綠這塊浮木,企圖撐到2008,政權被譏「死體化」,全民枉費六年多,居然只能以「尸位素餐」來發揮其賸餘價值,允為台灣主體政權最大的挫敗!
如今,太阿倒持,天下逐鹿,阿扁已然過氣,本土勢力重新整合,未嘗不是再造台灣主體政權的重大契機。2300萬人的智慧,難道找不出一條獨立繁榮之路?憂心如焚啊!
當施明德號召了36萬人,完成「圍城行動」之時,理當躊躅滿志,然而,出乎意料,他卻喊出「綠營學者應再次站出來提供論述」。可見連體制外之作亂,到頭來還是欠缺一個可以撼動人心的論述。呼口號易,搞創意行,只能短線操作、挑動一時激情。當暴得大名,即令是短暫虛假,依舊有四顧茫然,難以為繼,不知要伊於胡底之歎!更何況是逐鹿者、謀國者、極力想貢獻於斯土斯民的仁人志士乎?
欲恢弘格局、長治久安,將主觀的理想與善意結構化、客觀化為可大、可久、可運轉的強大機制,非托出一個論述不可。亦可見台灣現在,儘管政黨、政客、媒體、乃至全民,投入大辯論中,已歷有年所,多少人殫精竭智,為台灣找出路,卻未見可以超越藍綠統獨,鋪陳願景策略,撼動士氣民心,再造豐功偉業的偉大論述!
當老的勢力千方百計要掌握新的時代,新的機會卻往往創造新的英雄!當眾多新機會、新英雄匯聚成一個沛然莫之能禦的新時代,老的勢力──其實就是老的意識型態、老的行為模式──就必須讓位!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啊!當仁不讓吾師,面對真理,寧有尊卑貴賤?所以,現在是一個「論述的競爭」,或者更精確地說,是一個「論述的革命」!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09.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