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大悲觀等同大樂觀


/陳尹暐

 周六,聽完學者(只限於學者)的建言,對於他們要求總統下台的論述,我將之定位為「寓樂觀於悲觀」。無疑地,其內容是以下台為前提所建構。不同於學者觀點,我認為,既然總統還有權力,則選擇做事勝過拍拍屁股走人,建立什麼典範(做夢!)。

 不同意總統於此時下台,因由之一是:善用沒有選票壓力的政客。筆者認為,總統只要做好下列五點,足以在現階段戰勝「鬼弊案」。

 首先,陳總統最大問題就是言多於行,甚至不夠沉穩。今天這麼多人恨他,恨得失去理性,很大一部分在於他的語言操作出了問題。在語言意涵必然的多面性下,很容易製造話題給對手,若再佐以記憶的不可靠,「素材豐富」是必然的。這點,應該學學低調、緘口的蘇院長。

 第二,總統應該呼應吳叡人老師所言(這是最有建設性的建言),認真面對轉型期正義的追求,無論是黨產追討、白色恐怖受難者刑事責任的徹底平反、真相調查等。解決問題不可能沒有方法,就怕又淪於政治操作,雷大雨小。

 第三,關於樂生現存院區的保留,最適合由無選票壓力的總統一肩扛起。相信總統還記得頒給樂生院民的金牌,對照呂副總統的經典名言:「你們賠得起嗎?」一旦總統有所做為,將可證明還有呂副總統無可取代之處。

 第四,在對中關係上,總統應把焦點置於中國人權運動,協助庇護法的推動。至於國家主權議題,對於現在的總統而言,不應該也無必要做大政策的發言,只要盯緊行政院的政策即足。例如三通與投資中國上限的問題,總統就應該看住,不宜再向中傾斜。

 第五,無論是台灣社成員或其他與總統見過面的人,不論有意與否,不要再轉述總統有多可憐,這不僅無意義,甚至有反效果。人都有脆弱的一刻,感受一下就好。我們需要的,是強有力、大無畏的阿扁市長,不是眼角泛淚的陳總統。

 大悲觀等同大樂觀。在陰雨綿綿中還是有機會看到明天的陽光。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