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罷免案不會過,已是定論;重點是,之後的台灣要繼續怎麼走。
台灣民主就好像一場趕進度的賽跑,既然民主具備各種可能的程序,為了趕上先進民主國家的水準,以致全部歷程非要都跑一遍才干休。墨非定律指出,只要一項設計有可能出錯,那個錯誤就一定會發生。既然有罷免規定,走它一遭,實在不算什麼,也許政治觀察家也正在期待倒閣案有它的第一次,問題是,國會過半數的藍軍對於倒閣案,準備好了嗎?
總統陳水扁對罷免案的十大理由加以反擊,慷慨陳詞,就是缺了一點下放權力之後的謙卑姿態。陳水扁拜會聖嚴法師,坦承執政六年來不夠慈悲和智慧,才讓社會對立愈加嚴重;但這樣看似謙卑,反對他的人卻不太相信,總覺得謙卑也是阿扁的權謀手段。無論媒體是否偏頗或故意醜化,陳水扁如何重振作為一位國家領導人的威望,建立正直誠信的評價,卻是當務之急。如果以為好死不如歹活,逃過罷免這一關,台灣未來卻可能喪失這關鍵的兩年,陳水扁不應淪落到只是為求生而求生的哀尾道人。
馬英九在這次的罷免案中可謂全然進退失據。他違反了自己謀定而後動的原則,卻讓人民發現,其實一點謀略都沒有,所謂的動也只是盲動而已。他呼籲副總統呂秀蓮不要指導檢察官辦案,卻在公開信中威嚇檢察官要記得遲早會政黨輪替。他最早說不應罷免而應提倒閣案,結果當宋楚瑜不惜賠上政治前途高喊要倒閣時,馬英九又退縮了。這樣舉棋不定缺乏定見的在野黨領導人如果有害,也只對國民黨有害而已;一旦成為國家領袖,難道不會成為國家的災難?
宋楚瑜是政治賭徒,卻總是賭輸。當年被凍省,宋楚瑜大動作以「請辭待命」相要脅,最後仍難抵擋被凍的命運,乖乖做滿省長任期。二千年大選之後,宋楚瑜的副手張昭雄曾經喊出:「沒有泛藍軍,只有宋家軍」,不料沒幾年,遇上馬英九,宋家軍遂乃潰不成軍,紛紛出走。
如今宋楚瑜終於將了馬英九一軍,窮措大沒什麼好輸的,富家少爺才會面子掛不下,於是馬英九被宋楚瑜牽著鼻子走,真是讓宋楚瑜大吐一口悶氣。但這畢竟已是強弩之末,雖然招招都是狠招,窮途末路已在眼前,宋楚瑜不可能因此在台北市長一役上占得便宜,因為郝龍斌是馬英九第二,他的清新,恰恰對照出渾身權謀的宋楚瑜,對比只是更加強烈。
澄社日前發表公開信,呼籲後扁時期台灣應走第三條路。認為民進黨雖然政績不佳,國民黨也不獲人民信賴,因此應慎重思考第三個選擇的可能性。第三條路若真的可行,證明台灣的政黨政治是不穩定的火山群,而非兩黨政治的超穩定狀態;這將是一種突圍,確保民眾從政客的操弄中破殼而出;這更是一種蛻變,台灣以最快的速度直達直接民權的頂峰。原本這是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但藍綠惡鬥的火焰,或許將是發動直接民權社會最大的動能。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0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