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爆料文化加深國會亂象


/李彥謀

 從民進黨執政後,政治人物搶攻新聞版面最廉價的方式就是「爆料」。時間點從原本的選舉期間,到現在隨時都可以抹黑;內容從政治人物的恩怨情仇到現在直攻總統週邊與第一家庭。比較令人嘆為觀止的,就是這些爆料的砲手通常來自泛藍的反扁集團,在第一聲槍響之後,接二連三的疲勞轟炸,讓對方忙於應付撇清,爆料者卻不用蒐集證據,這是目前爆料文化的慣性現象。

 這種現象幾乎是來自立法院,立委們最習於「看報」質詢、「看報」爆料,所說內容言不及義者多、荒腔走板者眾、未經查證者繁,所有問題丟給媒體,查證變成了別人的事,自清與舉證變成了遭到爆料點名的倒楣者該主動說明的,也就是,「沒有證據也可以爆料,有一分證據就講十分的話。」

 爆料文化所引起的政治亂象,民調都直指「立法院」是國家的亂源,「國會減半」呼聲高漲,也才有修憲的結果。不過,最近見諸立法院擴權到無以復加,邱毅與李全教者流的信口開河,以及所謂「媒體名嘴」與特定人士開始在電視與街頭「指揮」國會,就可預測即使「國會減半」也只是減少亂魔增加,卻無法真正讓魔鬼消失於立法院。

 立法院之所以不只是減半就能回歸正道,乃因整個國會的型態已經走樣,問政模式已經變形,資深制度無法建立,以及政治演藝化的擴張,即使是國會議長或政黨主席都已無法駕馭,因此就算國會減半,也只是徒具形式、聊以自慰而已。只要一兩個爆料型的立委三不五時錯把八卦當新聞、把烏龍當弊案大放厥詞,或幾個意識形態無限上綱的議員綁架或杯葛議事,政治的亂象就永無休止的一天。

 照現行規範,國會被多數黨把持的時候,想通過什麼有利的法案就通過,想阻擋什麼樣的政策或人事案就阻擋,想要求誰來罰站備詢就叫來,甚至沒有經過正常程序甚至思考是否違反體制,而且國家機關的官僚體制若也無法把持法治政治的最後一道關卡,那麼,國會的「叢林法則」只會道高一呎、魔高一丈。

 當行政、司法、考試、監察體系被立法權一手掌握,政府就很容易因為一黨之私陷入空轉,當少數民代因作秀爆料獲得媒體青睞而提高知名度後,其他政客的群起效尤便不足為奇了;甚至當國民黨的馬英九對於胡亂爆料的從政黨員採取一付事不關己的態度,不願負起政黨政治的責任,如此就很難令人相信除了「立委減半」,而沒有相對規範立委職權的配套法規,是不足以讓台灣的國會政治帶向民主之路的。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