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別讓選舉掏空台灣!

──從後社區營造觀點看選舉


/陳錦煌

 在台灣民主發展史上首度三合一選舉中,各候選人言論政見、選戰策略,及媒體焦點:揭弊、抹黑、抹紅、口水戰、政策買票、人身攻擊......漫天飛舞,甚至走路工、賄選買票傳聞不斷,公共議題的討論,宛如天方夜譚。選風如此敗壞,比上一屆選舉有過之而無不及,台灣一再沉淪,真令人憂心。

 不能讓選舉掏空台灣

 選舉只是民主政治的一部份,而非全部。但是,回顧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從村里、鄉鎮、縣市長選舉,國會全面改選,省長民選,到總統直選,候選人愈來愈將選舉輸贏看成政治生命開啟轉折的關鍵,於是乎,選上後,施政最重要考量是如何討好選民,以贏得下一次選舉;而不是國家或縣市的永續發展、是與非、或有所為與有所不為。

 當選舉勝敗成為唯一考量時,這種民主政治是扭曲的,極端的,且膚淺的。不幸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選舉,讓台灣民主政治一步又一步空洞化,最後只剩:選舉場上候選人助選人與遊覽車動員來的選民聲嘶力竭一起喊爽而已!

 社造工作支持向上提升

 選舉是參與公共事務的一部份,目的是選賢與能,以有效解決社區發展難題。1994年開始的社區總體營造(社造)運動,基本上也是由下而上參與公共事務,為什麼當時文建會推動社造,一下子得到社會大眾如此普遍認同,原因乃在威權統治下的選舉早已變質,黑金掛勾是派系利益共同體的一個環節,甚至是阻礙地方發展,製造紛爭的源頭。

 十一年來,社造理念日益落實於日常生活,基層社區在眾多有志之士熱情參與下,為台灣營造出嶄新面目。五年多前,社造先進在決定台灣「向上提昇」或「向下沉淪」的關鍵時刻,挺身支持民進黨,最重要原因,乃渴望選舉不買票,黑金不插手政治,然而,證諸去年底的三合一選舉,連綠色執政的縣份亦賄選傳聞不斷,「民主進步黨」等同「國民黨」,理想不再,已沉淪為選時騙選票的說辭而已。

 社區發展委員代替村里長可行乎

 社區是選民學習當家作主,落實民主真諦的場域。選舉如何正當化,如何回歸公共議題討論,除了執政的掌權者痛下決心,以身作則,檢討別人,先從自己做起。對於選舉盡力就好,不要太在意輸贏,難道只有勝選者才能幫助台灣永續發展?若能建立制度,改變觀念,縱然選輸,相信歷史亦會記上一筆。

 對於黑金政治最源頭的村里長選舉,建議選「社區發展委員」,取代單一名額的村里長。社區發展委員可依據村里人口轄區大小,設五至九人不等,透過選舉,只要認同社區,允許不同派系,不同立場,不同職業者擔任委員。委員會運作採共識決,規定委員輪流當主席,在開會討論中建立共識,同時也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法,大家虛心學習,包容異見,避免由上而下的黑箱作業,分權分責,共治共享,從最基層切斷派系黑金政治的源頭,習慣之後,選舉才可回歸正軌,社區營造也才能落實。

 寄望執政黨從社區議題重新出發

 社區是居民檢視各級政府施政有否符合百姓需要的地方,從社區的健康、安全、產業、環境、公共建設、多元發展、福利照顧到終身學習等8大議題可提供政府施政參考。當單一選區兩票制實施之後,面臨兩黨對決的大環境,候選人如何經營選區?建議以社區營造方式協助居民解決關心的議題,應比選舉時冒險應急買票更有效。假若民進黨願意以社區作為敗選後檢討改進的出發點,持之以恆,2008年當有一番新作為,共勉之。(陳錦煌/二二八事件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