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首頁

先得研究全球,才能全球佈局


/蔡百銓

 陳水扁總統日前引述美國國會統計報告指出,全世界對中國的投資總額是5600億美元,其中,2800億美元是台灣對中國的投資,他強調台灣經貿過度集中中國的危險性。總統也指示「鎖國」不對,「鎖定中國」更不該,他訓示我們應該「全球佈局」。總統謀國心切,誠意感人,確實「君非亡國之君」!

 然而,如何佈局全球?當前我們的教育與文化建設重點大致在於「本土化」,缺乏足夠的「全球教育」與「全球視野」,造成的結果當然是內視自省與「鎖國」、「鎖定中國」!不信的話,到任何一家書店走走,搜尋歷史地理書籍,絕大多數都是中國史地。

 視野幾乎集中在中國,人民當然言必稱中國。所謂「本土化」,其實就是閩南化與客家化,南島化(原住民)畢竟只是邊緣性質!然而,閩南文化與客家文化不是來自唐山嗎?文化無法切割,一味強調「本土化」而忽略「國際研究」,結局當然是心向「祖國」、前往對岸「尋根」。

 請問,台商不前往中國,難道要他們跳海?前往中國投資,語言與習俗大致相若,享有先天優勢。對外投資集中在中國,好比把大多數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當然風險極高。然而,假設台商想要改往東南亞或南亞、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其他地區,請問,我們的學術界究竟能夠提供他們相關地區多少資料?160家大學與許多研究所,學術成果居然這麼貧乏!

 扁政府五、六年來重彈在野時期的老調,強調走入國際社會、擴大國際視野,請問有哪個政務官真正在推動國際研究?哪個政務官擁有足夠的學識堪當這項重任?

 所謂的「國際研究」,當然不可侷限於國際政治與經濟研究,舉凡歷史與文化也應該包含在內。研究外國歷史與文化,等於走入陌生世界,隔靴搔癢,十分艱難與辛苦,然而,這卻是研究其政治與經濟的基礎。請問,我們的學術機構關在象牙塔裡,在這方面對於社會大眾交出了什麼成績?

 李前總統提出南向政策,請問,中央研究院東南亞研究所究竟能夠提供社會大眾與台商什麼資料?最近外交部以中東為工作重心,請問,學術界培養出什麼中東專家?哪一天非洲友邦全部與我們斷交,我們的非洲研究可能還在原地踏步。

 試問,教育部推出「五年五百億」大餅,有否包含人文與社會科學在內?如果沒有的話,何必奢談「全球佈局」?試問,台商不前往中國,難道要他們前往陌生世界探險?學術界不能提供他們足夠的現成資訊,難道要求他們自己埋首研究?學術界格局極為有限,關起門來從事「瞎子摸象」論文寫作,自安於「打造文憑」角色,與時代需求與社會脈絡完全脫節,如何引導國人「全球佈局」?

 「短利近視」就是台灣最好的寫照。不肯脚踏實地從事國際研究,花拳繡腿,就算台灣出現300家大學與更多研究所,「佈局全球」仍是一句自欺欺人的口號!(蔡百銓/真理大學講師)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