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首頁

「童養媳」造成的「孤兒意識」


/草地村夫

 這幾年一直從自身的經驗、從社會現象檢討台灣人的性格,我認為,台灣人除了由於中了華夏中原大一統教育的毒化,無意間有一種「媳婦仔性」之外,還源於數百年來種種困苦生活的經驗,也承載了「乙未割台」這樣棄兒歷史的悲情。

 我個人有了這種自覺之後慢慢自省自知走了出來,但看到多數人似乎還沒有這種自覺與自省,有的人真的太年輕,連「媳婦仔型」、「媳婦仔性」這種話也沒聽過,當然不知何意,有人卻把「媳婦仔性」和中國人的「奴性」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有相似之處,但也有本質的不同。

 李前總統就曾說過:不要再當人家的長工。媳婦仔不是「婢」,地位和「奴」不同;只要有心求證,相信多數人身邊還很容易找到這樣的長輩、親友,想想他們,是不是覺得他們經常比較認命、現實、迷信、金錢至上、忍氣吞聲、逆來順受、怨天尤人、打自己的孩子給人看?從下意識覺得自己「有錯」才會命苦離開生母,只能自我要求就是不敢「出聲爭取」,甚至有時「有理說不清」?

 要喚醒「台灣人」,應該要了解台灣人,但上一代台灣人幾乎有半數人的母親、祖母或岳母是媳婦仔,我們不應該只是以女權運動、女性主義者的立場去了解,這些人的性格特質影響我們幾代人,你知道嗎?這些在你我身邊的人過去種種你了解嗎?我認為我們該去關心,我們不能再忽視。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