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姚人多的「陳水扁現象與馬英九現象」後,我認為這個議題有以另一種角度再深入論述的必要。
基本上,陳水扁現象與馬英九現象的形成機轉並無太大差異,不同的是背後的掌控機制(agency)的意念(will),而意念又來自於內化心理現實(internalized psychic reality)。
此處的『內化心理現實』概念借自精神分析理論,論述的是個人的深層心理狀態。潛意識中有一股驅動力量(drive)引導人類克服萬難實現這個心理現實,這股力量非常強大而且難以抗拒,因為它依循的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與衝動;不幸的是,它通常具有極端的邪惡特質。戀母弒父的依底帕司情節(Oedipus complex)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可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世界上絕大多數文化都一致肯定它的存在,並且認為它極脆弱(vulnerable),非常容易被誘發,因此,視這個現象為一種文化禁忌,以整體文化的力量來圍堵它的發生。
過去,文化的形成毋寧是緩慢而具規則性的;而今,有一種力量卻恣意、劇烈、快速、毫無章法地主導著文化行推演的步調,企圖扮演高於文化位階的角色,那就是媒體。
在媒體主導一切的時代,解讀社會現象得更謹慎,甚至需要逆向思考。當扮演現代文化塑造者與傳遞者的媒體極力維護或是摧毀某一對象時,我們只能說這個對象符合或是違背媒體的內化心理現實,而無關乎這個對象的是與非,好與壞,或是優與劣。
只要這個對象有媒體需要(或是認同)的某一特定元素,他(或她)會被無限度地理想化(idealized),而其他缺點會被強力掩飾;相反的,假使這個對象的某個特質是媒體所厭惡,甚至是禁忌,那麼,他(或她)則會被媒體毫不留情地貶抑(devalued)。當媒體傾全力、無所不用其極地理想化這個對象(這也表示這個對象願意被理想化)時,我們可以大膽假設這個對象充滿了各種缺點並且極端缺乏自主性,因此,諷刺的是,這與這個被理想化的對象之完美外在形象是完全相反的。
對於媒體而言,這樣的對象極具可操控性與順從性,也最具可投資性,而這樣的組合也顯然具有絕對的高度穩定性,就因為滿足了彼此的心理現實。這個過程基本上與偶像的塑造機制並無不同,而不幸的是,政治偶像形成的代價,卻是讓整體社會陷入嚴重的分化狀態(splitting),也正式宣告社會崩解(social disintegration)的開始。
從媒體的角度而言,陳水扁現象的形成是偶然,或說是個意外;馬英九現象才是正統的經典之作。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與2000年的總統大選,陳水扁何其有幸『遭受』兩次意外,與其歸功於老天眷顧,倒不如說是因為藍色陣營內部衝突,使得媒體亂了陣腳所致。199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與2005年的地方選舉才是媒體主導政治版圖重整的極致展現,並且確認了馬英九現象的威力,間接印證了媒體力量望風披靡。
從機制而言,陳水扁現象的形成來自台灣人民受虐許久的心靈獲得宣洩的集體展現,是一種發自內心吶喊的救贖,是一種自發性、稍縱即逝、未經組織的熱情,也是一種雜亂無章的charisma現象,與媒體的關係不大,即使有也是無心插柳的意外結果。
當陳水扁在2000年被推上救世主(messiah)的位階時,危險也跟著悄悄地迫近,因為那是極端沈重的壓力,更精確地說,更是一種具有類似宗教意涵的使命(mission)。陳水扁有兩種方式確保這個近乎神格化的位階,一是想辦法實現人民殷切的期待,二是藉助另一種力量穩住得來不易的權位,這種力量顯然就是媒體。無奈現實的國內外情勢根本不容許陳水扁兌現太多政治諾言,幾經挫折下,陳水扁只得一方面藉由不斷對人民精神喊話與對在野黨喊話來勉強維持其改革形象,另一方面則不時對媒體釋出善意,哪怕媒體的攻擊或詆毀未曾稍歇。
人民幾年來長期處在幻起幻滅的狀況,而後疲乏,終至強力反彈。而長期以謾罵、羞辱的態度對待扁政府的媒體,卻反而逐漸坐大,糟糕的是,陳水扁似乎以不改其志,仍舊期盼媒體關愛的眼神。試問,當媒體長期恣意而偏頗地批評執政黨政策,卻有這麼正面的回饋(positive biofeedback)時,可能改變初衷而善意對待扁政府嗎?這是基本的心理學常識,陳水扁為何不知?
媒體坐大後的結果間接促使馬英九現象得以不斷地深化,甚至神格化。馬英九的政績好壞無關痛癢,他身邊的人的作為自然也絕不是重點,君不見他變賣黨產的速度多快?多麼俐落?多麼乾脆?他遲疑過嗎?他必須在乎人民的感受嗎?人民在『仰望』馬英九的英姿時,是否形同進入催眠狀態而認同或是正當化(justify)他的所作所為呢?
即使如同姚人多所言,馬英九身邊有許多潛在的陳哲男(這不就是藍色陣營的共同特徵?),在媒體的包裝下可能出事嗎?我想媒體已經得到教訓,也學聰明了,試問,若是媒體在2000年不大力炒作宋楚瑜的興票案,現在的總統會是陳水扁嗎?媒體可能再攻擊擁有相同心理現實(意即意識型態)的人嗎?特別泛藍共主馬英九已經出現,未來任何一個可能危害或是破壞這個現象的人,媒體難道會坐視不管?
馬英九現象意謂著媒體治國時代的來臨,嚴格說來,馬英九不過是個傀儡,這套系統背後的掌控機器才是可怕的。藍色陣營兩次失去政權讓媒體焦慮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臨界點,並且陷入極度恐慌的心理狀態。這種退無死所的高度危機感讓整個陣營明顯產生瘋狂的偏執(paranoid)心態,以人的心理狀態而言,形同陷入極端的退化狀態(regression)之中,人的行為在這時是毫無理性可言的。
陳水扁不斷包容或是滿足藍色陣營與媒體的作法,事實上反而促使他們更形退化,這是心理學的基本常識,陳水扁焉能不知?難道這才是陳水扁現象?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0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