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首頁

馬英九現象、計謀割稻尾及改革


/陳生

 民進黨選情告危,選前我已發出警告。只是擔心影響選情沒寫的很嚴重,沒想到連八席都不保。我想一想,過去這一年國民黨對台灣作過甚麼貢獻,或國民黨自身改革了甚麼?國民黨既沒改革也沒有為台灣作過甚麼貢獻?究竟甚麼原因讓過半人民支持國民黨?未來兩年多,中國黨究竟會出什麼招數?民進黨及扁政府在這僅剩的執政期間應該做些什麼?如何避免讓中國黨佔盡先機而失去執政權?

 一、正視馬英九現象尋找馭馬之道

 首先,我想鄭重指出的是「馬英九現象」。當我思考國民黨既沒改革也沒有為台灣作過甚麼貢獻?究竟甚麼原因讓過半人民支持國民黨?等問題時,縈繞腦海的是馬英九現象,馬英九的現象猶如當年的陳水扁現象,走到哪裡銳勢不可擋。

 阿扁兩次和馬英九對陣,都輸給馬英九。這是甚麼原因?有沒有人比較過兩人人格特質的不同?馬英九除了臉皮贏陳水扁之外,個性低調不聲張,喜怒哀樂不表現在臉上,其內心城府之深外人難窺其貌。

 馬英九優點都表現在臉上,缺點讓你看不到。阿扁則不同,他是典型台灣人的憨直個性,有話直說毫不隱藏。阿扁行動力雖強,卻不善於坐鎮府內運籌帷幄,疏於城府,走甚麼棋步,對手看電視就一清二楚。

 這次國民黨的候選人即使素質品德都不如民進黨,卻都能一一當選,憑藉的是馬英九現象,民進黨當務之急就是找出馬英九現象的罩門。破解馬英九現象需先接受馬英九、瞭解馬英九,而不是停留在忽視、抹黑、醜化的自慰階段。

 我們應該正視馬英九現象,尋找馭馬之道。一個很剽悍的政治人物,不是一天兩天養成,民進黨若找不到可以與馬英九媲美的政治人物,不如開始學習馬英九現象,培養新型政治領袖。

 二、國民黨計謀割稻尾接收改革的成績單

 國民黨經此大勝,已經掌握過半縣市的行政資源,以馬英九選後的驕慢態度即可看出,他已經自認為擁有「準執政黨」的身分了。因此,他及他的中國黨除了會保持強硬姿態之外,惡鬥應該已經不是國民黨未來鬥爭路線的主軸。

 推斷中國黨的計謀,未來會選擇對自己聲望有利的法案,經過修改,送交院會審查通過。也就是為討好各方期待,尤其是美方、軍方一再希望通過的軍購案,國民黨會主動提出所謂國民黨版的軍購案,然後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如此操作將功勞都算在國民黨身上,將來就有機會告訴人民,許多改革法案都是國民黨通過的,只有國民黨是真改革,下一次選舉民進黨將招架無力。國民黨不是在配合民進黨改革,而是接收改革的成績單。

 三、民進黨最好有提前下野的心理準備

 我的意思不是希望民進黨提前下野,而是希望執政團隊與民進黨脫離,讓民進黨回到在野黨時期的運作,利用僅剩的兩年努力加快提出耳目一新的改革議題。

 與其2008總統大選失敗後,民進黨才又重新走回街頭改革抗爭,不如趁現在還有兩年執政資源時,趕快加速完成體制內的改革。譬如五權變三權,內閣制、總統制釐清楚。加速社會公平正義的稅制改革,眾所皆知十八趴優惠存款、軍教免稅,不管能否成功,一定要去推動,因為現在不做兩年後馬上會後悔。

 民進黨黨中央以政策研究為重心,不拋棄執政團隊的包袱,嚴肅面對現在、未來的國家問題。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沒有包袱,在野的民進黨與其說很會選舉,不如說很會研究議題,許多改革議題在民進黨帶領下,台灣民主進步突飛猛進。執政後,這些能力都消失了嗎?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