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舉行了三合一地方縣市長選舉,國民黨拿下了14席,而民進黨可謂是空前的大落敗,僅得6席。對這個結果,許多人都是早有預料的,呂秀蓮副總統就在選前一再放出話來說泛藍要大勝。那麽,台灣的這次選舉說明了什麽呢?作爲一個局外人,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泛綠爲什麽會大輸
a.民進黨執政失控
許多人都知道,雖然民進黨號稱執政黨,其實執政的卻是國民黨。由於台灣的民主化是一個和平轉型的過程,導致了國民黨在台灣的勢力一直強大,國民黨控制了媒體/立法院等重要部門。這次選戰,媒體、監察部門功勞最大,基本上所有媒體都攻擊民進黨、監察部門專門也只找民進黨的碴。民進黨在選戰中劣勢佔盡,而國民黨卻是優勢佔盡──有在野的身份(又紅又專)同時也有執政的權利(指哪兒打哪兒)。
b.國民黨的選戰策略
國民黨用了一些下三流的選舉策略。雖然泛藍勝利了,不過,同時馬英九的嶽不群的本來面目也暴露了。馬英九這個「正人君子」,這個學生特務,號稱防止民進黨「賤招」的同時,國民黨的賤招卻不斷,而馬英九還在玩不沾鍋、裝無辜的把戲,他的嶽不群本色在本次選舉中暴露無遺。
c.民進黨方面的因素
民進黨作爲執政黨不但想獲得泛綠選民,同時也想討好泛藍勢力,所以,對泛藍勢力采取一種軟弱的姿態。但是,這個政策一方面使得泛藍勢力不斷坐大,另一方面這種政策造成了泛綠陣營的分化,結果兩面不討好。
不過,我認爲上面的原因還都是表面原因,真正造成泛綠大敗的根本原因還在台灣社會的思想層面,台灣雖然建立了民主制度,但是,更加底層的民主價值觀還沒有建立起來。當今世界存在著兩種社會及其相應的價值觀。其一就是中共國這種專制社會,它把「國家主義」、「大一統」等作爲基礎價值,以虛幻的「國家」來壓迫真實的個人;其二是以美國爲代表的民主社會,相應價值觀的基礎是平等、人權、個人自由。
台灣社會藍綠紛爭的背後其實是這兩種價值觀的鬥爭。本來「統一」也可以算一種自由選擇,也可以算成個人自由選擇。但是,「統一」首先是漠視客觀事實,否認台灣客觀上早就獨立的事實。其次,「統一」統的是中共國,統一只能導致中華民國被專制的中共國統一,只能導致台灣民主制度的淪陷。從泛藍人士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來,爲了到大陸做生意,許多泛藍人士比中共國人都擁護中共。爲了爭取到大陸和獨裁者握手的機會,國民黨主席「聯共制台」都說得出口。泛藍代表的就是傳統的專制勢力,從其人員組成上這也是一目暸然的。
二、外界對泛藍的看法
許多中國人對馬英九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甚至把馬英九當成中共國民主化的救星,這是明顯的一廂情願。馬英九本來就是個嶽不群式的人物,不沾鍋、裝小白臉是他最大的能耐。另一方面馬英九小白臉下同時又包藏著黨派鬥爭、爾虞我詐,這些傳統中國官僚的作風,在學生時代他就是國民黨特務,這種人根本靠不住。
馬英九的「反共」基本上都是葉公好龍,裝門面騙選票的。而且他個人做事能力也很有限,不可能扭轉國民黨親共的大方向,最後只能和專制勢力互相劫持互相利用,他只能成爲另一個連戰。要爭取中國的民主化,不能靠剝奪台灣人民的民主權利實現。
「大一統」也是中國民主化的敵人,中國的民主派聯合台灣統派只能導致台灣淪陷,而不會給中國帶來任何好處。國民黨的專制把戲在共産黨面前根本就是班門弄斧,馬英九最多拿下台灣,最後還是不得不做中共的特首。泛藍在不遠的將來就會變成泛紅。反共,爭取中國民主化,還得和台灣泛綠聯合,也只有泛綠才對共産黨有辦法。
三、台灣的前景
在我看來,台灣的前景並不樂觀,民主並不是總能戰勝專制。一個社會如果民主價值沒有建立起來,那麽,民主制度就是一種不穩定狀態,專制勢力隨時會採用「民主」的方式向民主制度發起挑戰。而同時專制制度卻是一種穩定狀態,一旦專制制度建立起來,它就可以用強制手段消除各種「擾動」的影響,使得民主制度的復辟遙遙無期。台灣社會民主制度面臨的威脅尤其大,中共一方面用導彈瞄準,一方面又從各個方面滲透、分化台灣社會,台灣社會本身又有強大的專制勢力。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要保持住民主成果,一定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四、如何改造台灣社會
台灣社會的藍綠比例到底如何,我不太清楚。我的總體感覺是泛藍占優,而且優勢可能還不少。對於泛綠和泛藍兩個不同陣營,我的感覺是泛綠有理想而泛藍重現實。泛藍有的人認爲馬英九長得好看,有的人怕中共導彈,有的人在中共國做生意。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大一統」的思想,都以屬於「中華民族」爲榮。這些思想不僅在台灣有,在中共國更加盛行,而且是其專制制度得以存在的重要思想根源。
一個人是否有尊嚴要看他是什麽樣的人,他做過什麽樣的事情,而不能看他是否屬於「中華民族」;「大一統」不能作爲社會最根本訴求,不能超越民主自由的價值。
如何改造台灣社會的思想,如何使台灣社會從「中國」傳統專制思想中走出來,如何清算所謂「中華民族」、「大一統」等胡說八道,對於台灣鞏固民主制度尤爲重要。改造台灣社會,不但要落實民進黨執政權,同時也要注重思想層面的建設。
God bless Taiwan.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1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