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首頁

民進黨還值得救嗎?


/葉知秋

 自從高捷案發生以來,綠營的士氣一落千丈,不只各地縣市長候選人的民調屢創新低,在部份支持者的心中,對於是否應當繼續支持長久以來做為臺灣人民奮鬥精神象徵的民主進步黨,似乎也產生了種種的分歧與疑慮。

 有些人認為,民進黨最近的種種表現—如政治對抗上的無能,對親中派的軟弱等,讓支持者「很難把票投下去」;更有些人認為,民進黨在五年的執政中已逐漸腐化,因而只有用激烈手段,在年底大選中用選票「給民進黨一個教訓」,這樣才能徹底滌清民進黨內的腐敗與投機,從而找回真正的創黨理想。

 的確,民進黨執政幾年以來,施政尚有未臻理想之處,官員的貪腐之風亦未能完全根除,因此,支持者會有「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實屬可以理解之事;然而,在激憤之餘,我們必須冷靜思考幾個重要的問題:

 民進黨執政是否真的一無可取?
 民進黨是否真的讓臺灣只有向下沉淪?
 讓民進黨挫敗,臺灣的未來是否會更好?
 民進黨還值得救嗎?

 每一個問號都是一個讓人憂心的疑問,然而,當仔細思考之後,我們將發現,問號之下的真相,並不如泛藍媒體一貫告訴我們的那麼悲觀。

 首先,民進黨的執政是否真的一無可取?

 在泛藍媒體告訴我們的資訊中,臺灣的出口衰退、失業上升,經濟成長減緩,他們說,臺灣正在向下沉淪,正在「菲律賓化」;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以失業率為例,泛藍經常說,「臺灣的失業率在政黨輪替以來不斷上升,國民黨執政時不過百分之二點多,民進黨執政五年已經上升到四點多,這難道不是民進黨政府無能所導致的嗎?」的確,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平均失業率維持在四左右,較李登輝末期的百分之二到三高出不少。

 然而,泛藍沒說的是,自從91年九一一事件以來,我國的失業率已經連續三年在下降之中,自91年至94年九月,在民進黨執政之下,失業率足足減少了百分之一,為十二年來從未有過的成就。

 泛藍沒說的另一件事則是,在民進黨執政之下,我國不只失業狀況正在改善,在就業方面也有長足進展。在民進黨執政前,我國每年就業人口最多不過949萬人,民進黨執政五年之後,已經增加到了每年991萬人,換言之,民進黨執政之下,一年增加了五十萬個就業機會!失業減少,就業增加,這是「向下沉淪」?

 泛藍又說,「台灣2004年的貿易出超僅有61.24億美元,為近年來的次低點,衰退率更高達63%,由此可見民進黨執政以來,經濟一直在菲律賓化」。

 然而,泛藍沒告訴我們的是,政黨輪替五年以來,即便算進九一一造成的大衰退,我國的出口仍以每年10%的平均比例在成長,2004年出口的成長率更是超過前一年20%!那麼,為什麼2004年的出超會大衰退呢?原來是因為國際原物料價格的上漲,使得我國去年的進口金額大增30%(約四百億美金)所導致。

 進口增加只代表臺灣對外國製品的需求暢旺,和臺灣的出口成長無關,更和臺灣是否「菲律賓化」無關,今天泛藍拿著帳面上的「出超衰退」來質疑民進黨政府,卻不告訴我們衰退的真正原因,這樣的質疑,難道不荒謬嗎?

 以上聊舉了數例,證明民進黨執政並非如泛藍所說的「向下沉淪」。但是,即便如此,在民進黨執政的數年來,沿自舊時代的貪腐與弊端並未隨著政黨輪替而完全根除,這仍是不容否認的事實。那麼,回到我一開始的問題,為了根除這樣的貪腐,我們是否應該給民進黨一個「教訓」,用選票來摒棄民進黨呢?關於這點,我個人是期期以為不可的。

 政治清明有賴人民的自覺,民進黨執政對臺灣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使人民對「知」的權利產生了覺醒。過去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執政者就是資訊的壟斷者,人民所能接收到的資訊,只是隨執政者喜好丟出來滿足百姓的一些殘渣;因此,人民只知道兩蔣父子的「勤政愛民」,卻不知道蔣介石在全台名山大川的無數行館,人民只知「黨外」都是一些匪徒,卻不知美麗島人「還政於民」的訴求。

 然而,民進黨執政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在急欲奪回政權的在野黨與統派媒體的嚴密注視下,民進黨政府的貪腐與無能幾近無所遁形;資訊控制者與執政者的分離,使資訊變得透明,人民的自主判斷力也向上提升,這不能不說是臺灣邁向良好公民社會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今天,如果民進黨失去了政權,那麼在泛藍的統治下,執政者對資訊的壟斷必將再次成為事實,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將無從自由獲取資訊,亦無從培養獨立的思考與判斷能力,貪腐與無能將再次成為理所當然之事,而且,無人能對此提出質疑,亦無人能知道其間詳情。

 這並非危言聳聽,事實上,從現在統派媒體對馬英九、胡志強等人施政的縱容,我們已經可以瞥見這樣的危險性。中國古人有言,「未聞有下喬木,而入於幽谷者」,今天,為了民進黨現在可見的弊端,把政權交給一個足以壟斷媒體與資訊的政黨,這已經不只是下喬木而入幽谷,而是與虎謀皮,全不可取。

 既然透過選票給民進黨「教訓」,只會反過來使人民的權益受到傷害,那麼,在現在這種弊端已嚴重到清晰可見的情況下,我們是否能期待民進黨對這樣的流弊,切實的自覺與改革呢?我認為,這是可以的。

 和列寧式的剛性政黨(如國民黨)不一樣,民進黨一直是一個具有「由下而上」性格的政黨。民進黨的公職人員大多出身民意代表,因此,對於傾聽人民的聲音特別在行;然而,在執政這五年中,由於對國家機器的不熟稔,以及執政地位的轉換,這幾年的民進黨似乎已經失去了過去那種對民意的敏銳度,行政體系在處理事務上的官僚與遲鈍,黨政以及立法院系統的彼此衝突甚至齟齬,在這幾年的執政中可說是一再上演。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衝突的產生,大多數仍然由於府、院、黨彼此間對於「民意」的解讀不同所導致,也就是說,民進黨還沒有墮落成如同國民黨一般,無視於民意的政黨。在這種情況下,寄希望於民進黨仍然是合理的想法,因為不論權位高低,民進黨人或多或少仍然明白,他們的權力基礎是立足在廣大的百姓之上,也就是這樣的自覺,才使這次高捷案在黨內激起的火花能夠久久不散。

 一個能夠自省的黨,是值得信任的政黨;一個勇於認清錯誤的黨,是國家的重寶。因為如此,所以我支持民進黨。

 還不到絕望之際,因為民進黨仍然是一個值得用行動去支持去救的政黨;臺灣的未來不能再次沉淪,請支持民主進步黨。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