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很堅定的跟朋友說:「是該民進黨吃點苦頭的時候,讓他們大敗一場,他們才知道多辜負人民的期望」。
是的,誇言改革卻每每搞民粹,政策朝令夕改只為迎合特定民意而不敢犯眾怒以除弊興利,真的是坐實了別人對他們的批評:「只為選舉存在,最厲害的就是搞選舉」。
之前,我就是因著意識形態在投票,很多人把「意識形態」罵臭了頭,妖魔化污名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一度我也覺得靠意識形態投票好像是一件幼稚、不理性、沒有頭腦的蠢事,而所謂「知識份子的驕傲」更讓我自命不凡的下定決心要理性關心時政,一如那些會在「泛藍媒體」出現的理性學者。但,世事難料是吧?
這一個月來的混亂真的讓人眼花撩亂,耳根不得清閒。媒體與泛藍黨的交相唱和,蠱惑挑動的過激言論,煽情媚俗的荒腔演出,濫權不負責任的劇本編排,無限上綱混淆新聞自由尺度,把新聞戲劇化的、綜藝化的媒體,這些所謂資深的政治評論家恍如革命烈士般的「大義凜然,理直氣壯」,立委大人夸夸而談現時猛於虎的「苛政」、「暴君」令人時空錯亂。(洪秀柱立委評論杜十三事件說是暴政致官逼民反)
若現今是暴政,那兩蔣時代的大屠殺算什麼?若現今自由民主倒退,那過去的戒嚴、黨禁、報禁又算什麼?若今時今刻台灣的民主深化不過學步之始,而我們就輕易的失望、失去信心,步「竹林七賢」之塵,抱「世與我而相違」之姿,置「社會公理」於度外,那過去曾有的堅持、理想又算什麼?還是這一切只是「想的太多、對自己的誤解?」其實我們沒有真的那麼熱情澎湃?沒有所謂的「理想」?沒有追求理想並承受伴隨而來挫敗的毅力與勇氣?
如果至此對於最後一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Yes」,那也無妨甚至是好事,總算我們對自己有一點真誠的了解,對現實與自我的矛盾總算了然於胸並能釋懷,接著的紛擾也就於己無損,船過水無痕,那從今以後就當把所謂的「理想」束之高閣不要再自欺欺人。
我是這樣想的。有什麼理由再說服自己投「台灣」一票呢?
你是不是在選擇「Mr.Perfect」?如果是的話,我想建議你從今以後再也不要去投票。不完美的制度、不完美的社會、不完美的世界在搞藏污納垢的政治,你以為會有完美的政治明星嗎?更何況我們不僅不是完美的選民、公民,我們甚至可能不及格,助長了政治的墮落腐敗。所以,這樣不完美的民主遊戲我們到底期望獲得什麼?如同線上遊戲般以虛擬之姿、虛假的身分、不真實的自我給自己帶上「理想」的面具?或者只是想享受攻城掠地、盡情廝殺的感官刺激?
我一直在想這次投票的目的和意義?為什麼還要去投票?「無能」和「無恥」你要投誰?
後來,我決定讓自己愚蠢且非理性的「意識形態」再次耍弄自己。我決定了要投「台灣」一票,泛綠的候選人自然是不等同於「台灣」,甚至有時要壞了「台灣」這塊招牌,但是,這麼多人汲汲營營於附和逢迎崛起的彼岸,不惜空轉台灣耗於內鬥,神化過去污衊其極的共產政黨卻醜化蔑視自台灣生根的政府,我只想用我不值一文卻也價值萬分的選票發出微弱的聲音:「我還是希望台灣自己是一個國家!」
也許有一天中國會強大,不是有一天,是勢必。全世界都必須面對強勢崛起的中國,沒有人可以駝鳥到不鳥「中國」的浪潮,台灣自然也不例外。但建立政治經濟上的友善關係(雖然這遙遙無期)不代表我們要成為中國一部分。兩岸在時空相隔這麼久的情況下,即使同文同種,社會文化及價值觀相去甚遠,霸王硬上弓、你不情我不願的婚姻哪有幸福可言?我不懂台灣未來的發展與經濟成長為何一定要與回歸中國畫上等號?
現階段台灣不一定有獨立建國的條件,國際社會不見容,中共也不允許,但是,我們自己的自由意志呢?今天在藍綠、統獨這樣壁壘分明的台灣,對岸及全世界怎樣解讀台灣人民對未來前景的願望?是啊,有這麼多人心心念念回歸「祖國」,有這麼多同胞生活在「苛政」下等待「祖國」解放,放棄台灣又如何杜十億悠悠眾口,如何對黨、對歷史交代?這是共產黨的使命與包袱,但,不是我們的啊!
我無法相信兩岸有一天會為定位正面衝突,那不應該也不能夠發生。但是,我們的心聲不應該在任何威脅恫嚇之下曲意承歡。有一天中國自由化、民主化、完全的資本主義,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台灣會爭取到可能的存在空間;有一天我們也許可以是兄弟之邦。但我們需要等待,溫柔而堅定的等待,溫柔的處理兩岸關係,卻要堅定的表達我們的立場與心願,至少,我要表達自己的想法──用選票。
若不是媒體這樣胡搞,若不是親中媒體紅衛兵似的搞文革、搞鬥爭,我那「愚蠢的意識形態」不會死灰復燃。台灣號稱有民主了,但還是這樣脆弱、不堪一擊而窩囊。媒體從過去打壓新聞自由現在卻叫喊被剝奪新聞自由,把新聞自由無限上綱到可以未審先判、可以死不認錯、可以「曾參殺人」?為反對而反對,為污衊而污衊,為醜化而醜化,這樣的在野,這樣的第四權豈止令人反感,更令人心寒。不,是精神錯亂、雞皮疙瘩掉滿地。
有時我們真的不是在選擇一個完美的人,完美的政黨。而是在這當中去維護我們那微乎其微、幾乎要消失的對公理正義、對台灣前途未來的卑微願望。等而下之的,我們在行使我們的否決權,對中國的否決,對不長進的在野否決,對無限擴權操縱生死媒體的否決。
民進黨政府好像吃定了台灣人,吃定那一票對老國民黨倒盡胃口、對民主懷抱憧憬幻想的台灣人,改革扭扭捏捏,政策反反覆覆,對過去的歷史欠缺交代,對國家定位曖昧不明。歷史的傷痛有被撫平嗎?民主的血淚卻像記憶裂痕般的憑空消失。民進黨不當歷史的還原者,卻要扮起粉飾太平誇言和解的化妝師;和解是需要的,台灣社會已經分裂到無以附加的地步,但公理與真相更是民主價值之所繫。
每一次的政黨對決都是台灣意識的一次總表決,我是這樣想的。你可以缺席,可以不參與意見表達,大概這也是意見表達的一種方式,畢竟爛橘子哲學不是人人都合用,太過簡單或太複雜的頭腦恐怕都會對台灣所謂的民主選舉不知所措。而我只能「膚淺而民粹」的用「台灣情結」來決定投票行為,這大概是這場選舉的剩餘價值吧!
之後,民意走向就是大勢所趨,也許是「一江春水向西流」,但無論如何這就是我們的選擇,就好像2004年台灣人決定用選票高標準的鞭策執政黨,慷慨的對在野掬同情之淚;我們願意空轉四年等待「藍天再現」;it's OK,至少在某些轉捩點上我表達了我的選擇,對自己可以比較釋懷。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