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首頁

台灣仍然需要「反政府」的社會運動


/YS Tsai

 面對一個背信、無能的執政黨與叛國、無恥的反對黨。臺灣人這一週來可謂是受盡了無奈與悲憤的怨氣。

 當今的台灣常被人說是民主化的典範,但諷刺的是,伴隨民主化的結果,人民的相對自主性卻是越來越低,除了選舉投票之外,竟是找不到有力的辦法制衡無恥政客!欷噓之餘,不禁感念台灣人畢竟還是需要有「反政府」的社會運動!

 反政府的社會運動常可成為幫助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

 舉例而言,李登輝先生是舉世公認的民主先生,對於台灣民主化的改革有不容抹滅的貢獻。但即便是這樣的李登輝前總統,當他想推動大改革時,仍需要社會反對力量的加持與幫助。

 廢除萬年國會是李前總統對於台灣民主的重大貢獻。但如果沒有1990年的三月學運,去激起社會對萬年國會的普遍不滿,去給予執政者李登輝先生更大的壓力,他也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發動重大改革,也沒辦法因勢力導,一舉逼退這些插著尿管、提著尿袋的亡國遺老!

 再舉鄰近的韓國為例,即便韓國在盧泰愚時期完成了總統民選工作,但在野的社會運動並沒有因此止歇。而且,就是依賴著社會運動持續給執政者壓力,1979年的「光州事件」才得以平反,就是因為社會運動的壓力持續存在,才得以逼總統盧泰愚承認自己過往犯下的錯誤,並接受司法審判;才得以讓第一任文人總統金泳三在家人出現貪污疑雲後,迅速下台;才得以讓稚齡的民主免受黑金摧殘!

 台灣社會在完成民主化之後,仍持續的發起「228牽手護台灣」等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目的是希望用社運凝聚更多的力量,成為執政者的後盾,讓執政黨大刀闊斧的推動改革!

 無奈,台灣人的熱情卻遭執政者冷漠對待。越是更多人上街頭支持改革,執政者越是有恃無恐的將支持者的熱情計算成被執政黨成功綁架的鐵票。幾年下來,不但無力改革、無力平反228、無力平反白色恐怖,甚且還無法阻止部分黨員中飽私囊的墮落行為!

 重新定位「反政府」的社會運動,是台灣人民重新建立自主性的開始。唯有人民建立起更高的自主性後,才得以更有力的督促執政黨做好改革,才得以建立自己的台灣國家,嚇阻泛藍中國黨的賣台行為!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