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深知任何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人,皆會面臨嚴苛的批判與被醜化的代價,無論是來自於統治階級的朝野政黨或是被統治階級的台灣人民。特別是我們看見「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至今未曾真正實現。
當別人不敢做,而你敢去做,不代表主流的群體或是邊緣的群體會支持你。因為大部分的人皆習慣在某一種體制下生活,已經成為常態,甚至逆來順受。雖然有時候也會對體制不滿意,但是,台灣人的內斂奴化性格,已經養成如何順應任何環境的變化。
特別是在藍綠兩軍的權力鬥爭在各種政治運作上的惡鬥,許多政客及人民為了尋求自保,大部分的人皆是走在「安身立命」維持現狀的生存之道;很少人是拋頭顱、灑熱血地付出身心靈解體的代價。即使他們曾經想要去「突破現況」,然而總是身不由己、力不從心地,漂浮在虛無的怨憤中渡過。特別是目前整個台灣普遍活在親中媒體所製造的資訊垃圾裡,已經徹底閹割到無屌可硬的軟趴地步。
台灣大部分的普羅大眾寧可當順民、卑微的角色,也不願出頭當改革先鋒,因為誰若強出頭,解放不成功,一定被砍頭。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從古至今皆是如此。很少人願意去當一時衝動的殉道者。他們總是認為從事台灣各式各樣的解放運動者,皆是逞英雄的瘋子,才會拿自己的頭,這顆雞蛋去砸體制的大石頭。所以,只有期待立法院趕緊通過各種改革法案,而一切激進的革命皆變成只能說不能做的「玩假」。
事實顯明,從過去的歷史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教訓,從事台灣獨立解放運動的人,他們的確是先知先覺的人,但最後的命運皆是走上被殘殺或被收編的結局。特別是被「本土政權」收編進入「體制」內的革命,簡直是比被殘殺更加屈辱。我們認為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必須與「本土政權」保持清醒的距離,免得賠了獨立的理念與痴情又折斷了正直批判的羽翼。
我們認為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人,必須認清自己,人永遠大過「體制」,人永遠大過「法律」,人永遠大過「萬物」。人的「自主性」是人的價值最重要的根基,這是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天命與天職,更是獨立運動的格局與特質。然而,統治者卻把神給人的自主性抹殺,使人成為「體制」下的奴隸,而不是「體制」上的主人。這就是為什麼「本土政權」雖然已經執政了,但是,台灣獨立的國格卻未曾展現其本尊面貌的主因。
許多時候,我們為了遵守「中華民國的憲法」、而越過了台灣人民內心渴望自主的需要,甚至寧可踐踏台灣人民的需要,成全現實中所依歸的「憲法制度」。然而,這種遵守,在從事台灣獨立運動者的眼中就變成非人性的「惡獸」,是必須徹頭徹尾解構的。那是一種非人性化的桎梏,它使台灣人民永遠活在舊政權的奴化裡。也因此執政黨五年下來的統治依然如昔。
當國家機構、政治體制,不是來幫助台灣人民的心靈解放,而是更多的奴化、宰制、綑綁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徹底去「反動」它!然而,我們發現這種「反動」並不是全體台灣人民共有的感動與呼召,特別是已經被五十年的親中政黨奴化的藍軍選民,以及被五千年的中國道統毒化的台灣人民。而更迷惑的是大部分的異議份子,如今從海外回台灣永居後,已被統治階級的執政黨,以收編和安撫的方式,成為在「中華民國的憲法」體制內的主流的群體。
事實證明屢次的選舉下來,「沈默」的台灣人民,有可能是體制下的受害者,但也有可能是體制下的支持者,他們有可能是見風轉舵的利益者,或是兩岸三地的投機者。「沈默」有時候未必是一種美德,更可能是維持「中華民國法統」的邪惡幫兇。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解放者,而是最大的利益者,他們的需要是以自我利益及政黨利益為中心,而不是為了「台灣國的神聖使命」。
我們發現真正獨立自主的台灣選民及革命者,是寧可面臨經濟的窮困以及戰爭的死亡與恐懼,也要完成獨立建國的實現。事實顯明,玩真的台灣獨立運動,鐵定這條路是孤軍奮鬥,他們是一群「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民主自由鬥士。這是一條極沉重的十字架道路。然而,我們寧願選擇焚燒灰燼又拼命的過程,也不願朽壞沉淪而終的保持現狀。(楊以仁/澳洲台基會長,牧師)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1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