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特支費」醜聞

馬英九特支費醜聞其來有自


/林啟生

 1940-1950終戰年代,台灣物質匱乏,國民黨據台四萬換一元金融政策,剝削百姓,侵占地主資產,掌握資
源,台灣陷入赤貧階段。幼年一毛錢購買兩顆「糖丸」喜悅非常,珍惜之餘,上午下午皆一顆,終日滿足快樂無比。捨不得含在嘴裡慢慢品嚐,一時吐出以草紙包裹半响再嚐。珍惜、滿足、節制是童年代生活共同經驗與記憶,回味無窮。

 與舅舅共住晚餐時,時常心血來潮,要求去遠離一百公尺隔壁「咁仔店」購買五角土豆。手捏著「簿仔紙」包裹的土豆,奔過未開發黑漆漆的田埂,將找回的五毛錢及一顆不少的土豆及時交給長輩當作下飯小菜,或許能分一杯羹,但總是數量極少,當時的傳統習俗規範或許不近情理,但學習到的分寸拿捏,懂得吃苦耐勞不怨天,奠定了韌性的個性,培養面對現實環境的任何挑戰。

 與筆者同一年代的馬英九,被舉發揭露特支費醜聞,如菜市場喊價一日三市交代不清,經過指證歷歷,在輿論的壓力下無地自容辯解:又沒有人告訴他特支費用剩須繳回,這種理直氣壯裝無辜野孩子般的耍賴,自小所受的貴族教養與價值觀念,與台灣環境格格不入。

 馬年幼住香港感染現實的氣息乃是時代變遷的無奈,但來台住入萬華眷村卻養成優越感,與當地生活格格不入無法體驗在地文化精神之精華。台北市政將百年老松國小文化資產「剝皮寮」棄之如糞土擱置多年不顧猶如廢墟,龍山寺古蹟與夜市文化產業早已變調,圓環飲食文化也被殲滅,傳統商圈被搞得一塌糊塗,萬華素有藥草街文化的特色被視為落伍,用高牆隔離於牆角之下,苟延殘喘自生自滅,一切看似有計畫性地殲滅台灣文化,而那些與市政府配合的專家學者、建商財團總是與官僚變成一丘之貉、魚肉人民。

 選舉時,馬總是謂「我是艋舺囝仔,我在艋舺長大」不斷地欺騙選民,事實上,他是如假包換的港貨走私品,因此,他絕對無法體驗糖丸美味,也不知道德規範等在地文化與生活方式,無法自制以免失去分寸。在黨國體制大力栽培之下,更不知民間疾苦,在家訓催眠下,當掌握若干資源時,想美夢成真地當上總統,上下其手無所不用其極地視為合理合情。雖與台灣人一同成長,但教育養成與成長背景不同是絕對無法融合的。

 土豆永遠是土豆,永遠無法變成腰果那般的豐盈飽滿,糖丸即使是基因突變,也絕對不會變成巧克力,因此,土狗與貴賓狗的格調與特質總是不一樣。生活的價值生活方式與人生目標必定截然不同。

 馬追隨父親忠黨愛國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公費渡洋進修但不學無術充當「抓耙子」,扮演偽君子假面具,正統的法學成了他的護身符,法理基礎卻成為他狡辯遊走法律邊緣的工具,大從變賣黨產惠及財團比比皆是,小至他的特支費落入私囊,都只是冰山一角。當年提拔他蔣經國,只是讓他平步青雲的靠山,而蔣先生的屍骨未寒,即又變成他假面具的背書道具,蔣經國勤政愛民廉潔的精神被馬拋諸腦後。

 是非對錯唯我獨尊,利用民粹的紅衫軍,以反貪腐之名要求阿扁下台,以擊垮本土政權為己任。但風水輪流轉,當依法要求特支費合理交代時,卻又強調台灣的法治出現漏洞。在科技遷徙年代,由哈佛法學博士、民意最高的市長、自許清廉的中國黨黨主席證實了法治的解釋權是由他來認定,更證實了法院是中國黨開的不變真理,真令人有今夕是何夕之感 !

 蔣介石先生的故居士林官邸開放計畫步步逼近,但正房內的傢俱卻相續失落被竊,中國媒體不斷披露報導,而在台的統派媒體被控制封殺新聞,獨家卻輕描淡寫的將責任推給中央總統府,經過內部工作人員透露,其實是內神通外鬼的五鬼搬運,蔣家後代的遺孀效法蔣宋美齡大白天一卡車一卡車的載出官邸,再次證實國產通黨產,黨產通家產的事實;而正房的中央官員及外圍的安全人員皆視之為合理要求,與之配合讓她大白天一箱一箱的載出,如此強盜行徑比夜間的小偷更恐怖,上下裏外共謀更證實中國黨是永久貪腐集體舞弊的大黑金。

 富邦的魚翅案、台鳳的土地開發案、士林官邸兩旁的土地無條件變更案,北投的纜車案,不一而足的大小案件都是遊走法律邊緣的官商勾結醜聞,平地搞得差不多了,草山上有歷史見證的日式白屋群美軍宿舍見證中美合作的歷史過程,又要再變更土地勾結財團,破壞文化及生態的戲碼也正在上演中。

 這次的特支費案只是掀起中國黨大悶燒鍋的蓋子,裡面腐朽無比,馬的生長背景與過程與這塊土地格格不入,不懂珍惜滿足節制又無分寸,掌權之後更為所欲為,蔣介石浮棺未能入土為安,等待回歸祖國,蔣宋美齡也客死他鄉,想終極統一是他們的目標,台灣只是過路謀求喘息的據點罷了,當然馬英九的特支費醜聞是其來有自。(林啟生/原貌文化協會理事長)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