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新聞與外電處理建議

本篇目錄 上一篇 下一篇

 肆、戰爭新聞報導的綜藝化

 國內電子媒體對美伊戰爭的報導,與過往比較質量俱進,除更快速、更多元之外,花拳繡腿的功夫也表現的淋漓盡致。新聞播出除有搭配布蘭詩歌之外,還有電影配樂加強身歷聲效果,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立體三D動畫與戰爭模型加上子母切割畫面,外帶跑馬燈,眼花撩亂的程度讓人有暈車的感覺,而主播不再是中規中矩地坐著報新聞,手上有指揮棒的可指三到四。沒有指揮棒的,就比手畫腳好不熱鬧。就連服裝也都配合戰爭,得換上迷彩軍服21,臉上再來幾筆戰地迷彩22等,顛覆了傳統新聞製作模式,使得原本璧壘分明的新聞節目與綜藝節目的彊界,變得混沌未明。

 有些則可說是這次戰爭的經典:各家新聞台特別闢出戰情室。例如,中天電視台在播報戰情時,常會看到主播煞有其事的說要「連線」到「戰情室」,然而這個「景點」根本就只設在主播台旁;另外,SETN三立新聞台的「戰情室」號稱二十四小時即時轉播戰場實況,一位新聞編譯還慎重的戴上很大的耳機,似乎在收聽「即時戰情」,弄得戰地氣氛十足,當然,記者也穿上了迷彩戰鬥服(陳宗逸,2003)。那麼試問媒體以後在播報其他類型的新聞,例如馬戲團的議題時,是否也要穿上小丑服?在報導檳榔西施時,是否也要打扮輕涼,以達到「報什麼,就穿什麼」的專業?

 再者,此次不只是媒體從業人員穿上迷彩軍服,各台邀請來的所謂軍事專家也相當配合新聞節目綜藝化的風格,穿著迷彩戰鬥服上節目表演,例如航太專家高雄柏相當盡職的穿著六色沙漠迷彩,站在中天新聞台的「戰情室」,沙盤推演美軍攻勢。宋兆文更是穿著以往服役時期的海軍陸戰隊虎斑迷彩服,二十四小時駐紮東森新聞台,並且還要「定時向媒體高層簡報戰況」(陳宗逸,2003)。

 至於新聞內容綜藝化堪稱極至,令人瞠目結舌則是三立用到電影「黑鷹計畫」直昇機墜毀的畫面,來比擬美軍一架戰機墜毀在伊拉克境內。對此,有電影研究背景的傳播學者陳清河表示可以理解,但是不太能夠諒解:

 基本上我們生活在台灣看到戰爭的可能性不高,這一次我們很難得可以在十年後的今天又看到美伊戰爭。不過這次電子媒體的表現,我認為是少而無當的、少而重複的畫面,也就是說,電視是一種視覺化的產品,因為可以運用的資料實在太少,所以媒體才會去引用一些戰爭影片的畫面,但是觀眾是否諒解,那是觀眾的事,不過這應該是電視台一個很好的經驗,當然也讓我們的新聞台可以有一個參考,到底我們的戰爭新聞應該怎麼去報導?新聞畫面應該怎麼處理?是不是一定要加進這種從電影上面拷下來的戰爭新聞畫面,變成像一則新聞一樣?如果觀眾能夠理解又能夠諒解的話,我想我個人也認同,但是我相信這是有一點悖離的。

 媒體從業人員蘇欣偉對此現象的解釋是:

 台灣的記者為什麼要引用這麼多CNN的畫面,因為台灣記者進不去。這同時也牽扯到所謂的戰爭新聞報導綜藝化。為什麼記者要演戲,是因為他沒有可報導的內容,但是又要提供戰爭新聞消息,所以才會變成綜藝化。台灣記者一開始進去的時候,連拍科威特鎮守在市區的軍隊都很難拍得到,因為不准拍攝,所以就缺了很多戰爭的畫面,因此很多電視台為了畫面好看,除了引用CNN及其他媒體的畫面之外,可能就必須把電影加進去。
不過,以閱聽人的角度對此現象的看法,盧永山則是認為:

 其實,我看到各電視台在播放這段電影畫面時,都有特別註明,比方說以下情節為某部電影的畫面,所以電視台是有告知觀眾的,雖然有告知,但是我覺得仍然存在一個危險,因為沒有解釋整個事件的脈絡,沒有向觀眾說明為什麼要引用這個事實上根本不是現場的畫面。播放電影畫面事實上只是為了加強觀眾朋友的印象,告訴觀眾戰爭就是這麼回事。

本篇目錄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