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戰爭新聞報導中的戰情臆測 波灣戰爭新聞中,除最新戰況報導外,有部份的媒體會邀請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專家:如阿語系教授,社會新聞記者,兩岸問題研究人員,甚至還有生存遊戲玩家等來預測美英聯軍下一步會採取什麼戰略?幾天後會攻城掠地到什麼地方?伊拉克的精銳步隊會如何突擊美軍?等諸如此類的報導。然而這些所謂的專家預測是否可信?還是可笑?蘇進強則是對此做了說明: 3月20號,美國總統布希宣佈對伊開戰,開戰之後大家可以看到,國際各家媒體及國際戰略學界對美伊戰爭作出臆測:美軍進入城鎮之後可能會失敗,城鎮巷戰可能會使用大規模武器,伊拉克可能會運用核生化武器來殺傷英美聯軍。可是在整個的戰爭過程當中,可以發現伊拉克軍隊並沒有大規模有組織性的抵抗,共和衛隊好像憑空消失般的被蒸發了。 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因為共和衛隊部署在伊拉克周邊,而伊國面幅員積非常地大,十萬共和衛隊分散開來其實密度很低,已經看不到幾個人;再加上戰爭之前的國際媒體的氣氛,伊拉克人民也不信任自己的新聞部長,更有甚者連伊拉克的媒體所報導的訊息,伊拉克人民也不相信。伊國人民覺得美國非常強大,美國有非常高科技的武器系統,英美聯軍的戰力非常的強,整個資訊優劣的態勢就顯現出來了。 而劉作坤也對所謂預測會這麼不準,做了說明: 關於媒體報導觀點的問題美軍掌握相當的程度,為什麼這次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雖然大家一直講美伊戰役很激烈,可是實際上據我們專家的看法,美伊戰爭充其量只是一個「連級」規模的戰爭,根本沒有「營級」或「團級」以上規模的戰鬥。可是為什麼共和衛隊會被大家形容的這麼厲害? 根據一些軍事專家的臆測,發現可能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美軍轟炸之後,伊拉克的指管通情系統遭到破壞,由於伊拉克是一個獨裁國家完全是中央集權,所以下面的各個分散的部隊並沒有一個所謂的rule of engagement接戰規定。接戰規定就是說,我一定要接到戰爭命令了才能夠執行攻擊,接戰規定先設定一個狀況,如果發生的話就要自己接戰,可是在沒有接到這個命令前,如果擅自行動的話就會被斬首。美軍轟炸的非常厲害,所以指管通情系統被破壞後,伊軍沒有辦法戰鬥。 事實上據了解目前國內軍方也沒有這一套系統,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二次大戰以前,包括蘇聯一直到後來的共軍,他們的空軍也一直是由中央集權來控制,一定要塔台來指揮,不像美軍可以有一個接戰規定到某種狀態該怎樣反擊,有一個因應的預先機制這是滿重要的。 至於戰爭新聞報導是否應臆測戰情?陳清河的看法是: 基本上戰爭新聞的報導臆測是必然會有的一種情境,這種情境也是帶動觀眾是否能夠參與後續新聞報導的方式,但是知道戰爭的發生,並不是像想像中那麼的簡單,其實像類似這種國際型的戰爭,也不是台灣可以事先判斷的,連美國的國防部事實上都不知道戰爭的發展,又如何能臆測未來,何況從一個媒體機構的角度來幫觀眾作臆測,我想這個是比較不妥的一個行為。 而蘇進強則是認為媒體若要對戰情做預測,必需審慎以對: 隔岸觀火,永遠只是看人家在燒而已,假如不是身歷其境,絕對很難做到一個全面的觀察,那時候台灣媒體報導戰爭,因為沒有什麼內容,只能夠靠自己本身的評論,所以我認為臆測必須要有前提,假設性的前提成立了,臆測才有可能跟著來,你的思維裡頭要很清楚,所以我非常同意剛才盧先生所講的,新聞的內容、新聞的觀點必須要有一個脈絡,要讓觀眾知道我的臆測是根據什麼。以前有一個戰略學家開過一個玩笑,他每次臆測,每次都失敗,但是他卻說,因為這個戰爭都沒有按照他所講的方法進行,這一次整個美伊戰爭,我們國內媒體有很多的專家,也往往是呈現這樣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