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修理站

《媒體修理站》

《朝日新聞》經營困難,今年將首度出現赤字

/本郷美則


 今年的過年對日本報業可以說是很慘。才剛過完年的一月五日,《朝日新聞》社長秋山耿太郎在東京本社大廳透過網路向全國社員賀年。秋山耿太郎社長的致詞充滿了悲壯感。

 《朝日新聞》有130年歷史,但是,今年三月的決算,已經確定會是創業以來的首度赤字。秋山耿太郎說,為了生存就必須忍受改革所伴隨的陣痛。

 秋山還說,要重新檢討薪水制度,2012年前要裁減一千人,將組織瘦身為四千五百人。不僅如此,公司的經營也將轉型為東京、大阪的兩社兩立制。另外還要檢討減少頁數、刪減宣傳經費、廢止全勤獎等等,這項宣布讓社員驚訝到閉不上嘴吧。

 但是,《朝日》的窘境不只這樣。廣告越來越少,發行數量只維持在「沒有增減」。對營業部門來說,經濟不景氣不要說漲價,連增加訂戶都很難。不只《朝日電視台》,連旗下的子公司也都喘不過氣來。

 不過,出版部門的《朝日新聞》出版,從《朝日新聞》獨立出來後,在印刷、販賣部門採取和同業合作,以及與電視、通信的攜手等等措施,創業家族也減持在各出版分社的股份,因此,創下了還不錯的業績。

 即使這樣,今年三月的決算,企業經濟成果的「業績」還是免不了赤字。

 2008年11月底,便傳出《朝日》可能轉盈為虧的消息。這是因為根據法律,上市企業的《朝日電視台》必須在當月21日公佈母公司《朝日新聞》的九月期中結算。各報競相報導《朝日》的赤字。

 而當事者的《朝日新聞》在隔天的報紙只以一行字帶過。大概是覺得只是期中決算而已,而且赤字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吧。但是,就《朝日新聞》及其旗下又有電視台的公共性來看,《朝日新聞》本身實在應該誠實地報導此事。

 從這點可以看出,《朝日新聞》仍逃脫不出權威主義的體質。秋山社長就任時說要「解構再建構」的方針,看來是還沒有推廣到全社各角落。

 影響期中決算最大的,是廣告減少及新聞用紙的涱價,發行比前年同期減少了4.4%:二千六九九億日元。業績連續滑落了四期。

 因此,從前同期101億的經常利益,轉為35億日元的赤字。純利益也從前同期的47億6千萬,跌落至103億2500千萬的赤字。

 不過,期中決算中非常重要的,是高達44億6千9百萬的「投資有價證券虧損」一項。這到底是什麼?

 《朝日新聞》社和《朝日電視台》以「互相擁有對方的股票」為理由,第一大股東同時也是創立者村山龍平的孫子村山美知子,所持股票移轉給村山家的「香雪美術館」及《朝日電視台》。

 股票的轉移除了股東的安定性外,也是遺產稅的對策。前述44億的有價證券虧損,便是《朝日新聞》將持有的《朝日電視台》11萬股賣給村山時的差損值。

 《朝日電視台》在2000年10月3日上市。經過隔天「恭禧股價」的41萬後便一路下滑。

 之後最高值是33萬9千元(06年1月6日),最低值是10萬6千元。到了08年,股價大約在15-11萬上下波動。

 根據《朝日電視台》公關對於業績不振的說明是:泡沬經濟後廣告收入持續性的減少,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機,各大公司都先砍廣告費。

 不知道是沒好好利用期中的「北京奧運」,還是平均41.2歲的社員年平均收入1千3百22萬日元,又加上減收造成節目內容的劣化、低俗化,使得收視低迷。不論如何,收視不好的節目更加找不到廣告主,而陷入惡性循環。

 股票可以說是企業價值的指標。而股價掉到上市時的三分之一,公司高層當然有責任。就責任來看,母公司的《朝日新聞》的經營高層當然無法免責。譬如1997年3月《朝日新聞》社投入四百十七億五千萬日元,從媒體大王Rupert Murdoch(梅鐸)及Softbank的孫正義買下當時還未上市的5136股。而且價錢是照兩方所講的價格。

 這個金額相當於當時《朝日新聞》社的純資產額,新貸款的300億相當於《朝日新聞》既有貸款的一倍。

 《朝日新聞》已經是擁有《朝日電視台》34.1%的最大股東。而且《朝日》從梅鐸、孫正義收購的5136股,相當於21.5%。換句話說,《朝日》的這次交易違反了當時的「放送法」(相當於台灣的廣電法)。

 即使違法,《朝日》也不願意讓在多媒體領域成功的孫正義及梅鐸進入《朝日》的地盤。這個霸權主義的理由,帶給日後的《朝日》莫大的經營負擔。就當時7580名社員來看,等於每人背了396萬日元的債務。

 當時也有其他股東打官司告公司,最後法院判決「巨額投資乃經營的判斷」而敗訴。可是,現實卻沒那麼單純。

 就在《朝日》巨額投資的前後,「網路世界的到來」打擊現有的媒體。《朝日》也面臨廣告量大減的問題,因此,開始削減人事費、取材費。

 取材費的大減使得《週刊朝日》收了高利貸業者5千萬日元的「取材協力費」。但是,《週刊朝日》拿人錢財沒有與人辦事。在05年3月時被《週刊文春》爆料,使得《週刊朝日》的名聲及信譽跌到谷底。說到底都是因為《朝日新聞》到《朝日電視台》的荒唐投資,而招來的結果。

 《朝日新聞》發生「村山事件」後的1964年,最大股東的村山家,被排除於經營之外,《朝日新聞》社內便呈現「資本」VS「經營」的對決構圖。資本和經營的對立,使得社員花公司的錢絲毫都無痛癢,花公司的錢吃香喝辣。目前《朝日》編集次長級的年薪便高達1500萬日元。這樣的心態造成公司倫理的墮落。社員不是靠《朝日》吃飯,而是吃垮《朝日》。

 《朝日新聞》經營的破綻始於倫理的墮落及傲慢。秋山社長說要「解構再建構」。但是,在這之前應先追究之前經營高層的責任,才能提振低落已久的士氣。(本文取材自日本《Will》月刊/陳悅文譯)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