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亞洲首頁

中國在世界散佈的「強欲社會主義」


/遊川和郎

 推到 Plurk  Facebook分享

 ● 中國問題全球化

 在我們思考中國的存在感的同時,首先得回顧2000年代發生了什麼事情──中國在2000年代開始了「全球化」。

 2001年中國加入WTO,在全世界各地的人力、財力、物力相繼投入中國之際,世界各國對「合理價格」的需求,也讓中國的人力、財力、物力擴散到世界。

 其結果是:全世界的消費者都可以買到便宜的中國產品,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黑心商品也變成全世界的問題。換句話說,中國的國內問題也「全球化」了,全世界直接或間接地面對中國的問題。

 另一方面,中國「獅子大開口」的資源需要,使得全世界資源價格暴漲。也就是説,中國左右了世界的物價。

 過去幾年,日本出現了所謂「勤勞貧困階級」(working poor,不論如何努力工作,都無法脫離窮困,因其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的社會問題。

 追根究底,之所以會出現「勤勞貧困階級」,其最大的原因在於,貿易財的價格正逐漸走向中國標準,也就是說,薪水也中國化,因此,才會以派遣、契約、短期雇用等非正式雇用的形式來降低成本。在中國全球化中,我們不可忘記這點。

 最近,常常有報導說,中國觀光客買東西「敢花肯開」。越來越有錢的中國人,開始湧入日本。

 我們必須先明白,日本不可能跟中國沒有關係。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容易誤以為中國比我們想像的還大。

 ● 「強欲社會主義」

 金融風暴後,美國等先進國家開始地盤下陷,使得中國更加有存在感。在這當中,國際社會首當其衝的問題是:「要如何和中國共生呢?」

 譬如,氣候問題也是如此。要如何和中國共生呢?反過來,中國想和世界共生嗎?

 我並不是想要批評中國。中國雖然目前在國際社會很有存在感,不過,許多人都對中國的行為樣式「覺得怪怪的」。為什麼?

 這是因為中國優先發展經濟、追求國家利益,並且獲得最大利益不擇手段的社會價值觀。

 中國已經從計畫經濟走到了市場經濟。現在中國也承認資本家,除了共產黨一黨統治之外,已經分不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中國到底哪裡不同。

 而且中國之所以能有如此飛躍地發展,其原動力在於人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這點和資本主義一樣。換句話說,「強欲」是兩者的共通點。

 不過,這和華爾街的金錢資本主義(也就是所謂的「強欲資本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為了國家利益可以不擇手段,我認為可以稱之為「強欲社會主義」。

 並且將之定義為:「為了滿足國家自我及國民欲望,百無禁忌的國家體制」。

 ● 「強欲社會主義」帶來的問題

 隨著中國人力、物力、財力向全世界擴散的同時,中國價值觀也跟著擴散到全世界。

 當然,這麼一來,便會和既存的價值觀發生衝突。

 譬如:「只要能賺錢,管他黑不黑心」,便是「Made in China」價值觀的代表。

 又如,中國大手筆金援有問題的國家,以換得其資源及外交上支持的作法,正反應出中國人「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價值觀。

 內田樹在其著作:《日本邊境論》中提到,中國並不想達到或配合所謂的「世界標準」或「普世價值」,中國真正想的是建立一套對自己最方便的「中國式世界標準」。

 以前有人說「只要讓中國加盟WTO,以後中國便得照世界標準的規矩來」,結果,「中國標準」卻逐漸左右「世界標準」。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中國在國際社會越來越有影響力。

 ● 中國的原則

 美國信奉的原則很明確,就是人權、民主、及市場經濟。那麼,中國肯定怎樣的國際秩序,及價值觀呢?問題就在:我們不知道!

 過去,中國在國際社會的發言不外乎「內政不干涉」、「中國發展的權利」、「相符的責任」等。

 其中,「中國發展的權利」可以說是尚方寶劍。根據這個原則,「為了中國的發展及利益,你不干涉我,我也不管你;當然,中國也不負任何會影響發展的責任(如環保)。」

 我不覺得打著人權、民主等人類普世的價值觀,就可以干涉對方國家的統治權,但是,也不能認同「只要有錢賺,其他都不干我的事」的這種自掃門前雪的價值觀。

 這是一世紀前,先進國已經走過的路。中國需要比「發展的權利」更崇高的大義。

 ● 美、中摩擦

 今年以來,美、中關係乍看之下,好像起了很多摩擦及衝突。不論是google、軍售台灣、歐巴馬總統和達賴會面、人民幣升值等問題,我認為導火線都在美國。因為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的態度一直都是這樣。原因是美國要選舉了。

 中國方面也知道,在美國總統的第一任期內,中、美會有很多摩擦。譬如,克林頓政權在「封鎖與參與」之間搖擺不定,布希政權第一任期時,視中國為「戰略的競爭對手」,第二任期時,又把中國定位為「有責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

 中國從經驗上知道,以美國的國情,第一任期內要採取對中國融和的政策比較困難,第二任期由於受限較少,美中關係就會比較安定。

 ● 還沒轉大人的經濟大國

 美中摩擦遲早會緩和下來,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對中國期待過高。換句話說,中國其實一直沒有變,可是,因為中國越來越有存在感,導致大家以為中國真的變了。

 比方說,小孩子突然長得比大人還高。家長便認為「都長這麼大了,該會幫忙做家事了吧」,其實不然。外表轉大人,其實內心還是小孩,自己的事都處理不來。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然而,如果中國自己不認為在國際社會中已經是大人,該負相應的責任的話,旁人怎麼逼,也只能失望。

 金融危機後,先進國和新興國的權力地盤有了很大改變。現在要解決世界任何問題,都不能不找中國一起談。在經濟方面,中國的確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為什麼中國能有這樣的地位。第一是中國的市場(人口),第二是中國保有大量的美國國債。第三,先進國的地盤下陷,相對的,中國的地位便看起比較高。

 最重要的是:「中國不曾創造產業、或革新技術」。

 中國唯一劃時代的創舉,應該是中國將世界市場的中心從先進國移轉到了新興國,並且近來市場又開始從新興國移轉到貧困層。也就是所謂的「BOP」(Bottom of Pyramid)貿易。中國可以說是BOP貿易的中心。

 ● 中國會民主化嗎?

 中國到處都有人要求民主化。如果民主化的意思是舉行多黨的選舉。我想大概不容易。北京、上海也許還可以,但是,如果要中國全國國民實施選舉來選一個政府,我覺得目前還太早。

 當然,明明已經多元化,可是,又不導入民主主義的社會風險也很大。共產黨雖然過去也一直努力讓人民認為,他們不但聽取各階層的意見,並且試圖公平均分財富,不過,恐怕也已經到了極點。

 中國並不適用於「經濟提昇就會民主化」的這個經驗法則。誰也不知道經濟發展後的中國會出現什麼。

 中國的苦惱正要開始。(遊川和郎/北海道大學大學院副教授,取材自日本《Diamond Online》,陳悅文譯)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