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關係》

不能「有了中國,沒有了台灣」

http://www.southnews.com.tw

/綜合報導

 陳水扁總統九日結束「和平與追思之旅」返抵國門,並在機場發表談話表示,願意支持連主席到中國進行訪問,政府也可以授權連主席,到中國與胡錦濤先生見面,談些事情,但連主席心裡應該明白,不能「有了中國,沒有了台灣」。陳總統向連戰喊話說,「先跟政府討論,先跟阿扁談談,有那麼困難嗎?」

 總統在機場談話內容如下:

 「和平與追思之旅」在全體團員及駐外人員通力合作之下,於不到48小時內圓滿完成任務。阿扁相信國人同胞,從媒體廣泛的報導中,都瞭解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偉大。教宗的偉大,除了體現在他遺留給世人的四項典範-「以勇氣撫平恐懼」、「以仁愛化解仇恨」、「以和平克服衝突」以及「以和解消弭對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宗用他畢生對弱勢貧苦的悲憫情懷與對和平自由的堅持追求,才會在短短三、四個小時的追思彌撒中,凝聚全球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宗教的千萬心靈。

 當地球村的成員願意放下仇恨、拋棄對立、擁抱和平、握手和解時,才能展現「人類唯有寬恕、唯有和解、唯有團結,才能創造和平」的珍貴價值。

 和平與自由的理想國度,絕不是教宗一人可獨自完成。還需要許多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共同促成,才能催生一個沒有暴力與沒有恐懼的國際社會。站在阿扁身後的文雅德神父生於荷蘭,二十七歲來到台灣,從學台語開始,四十三年來,早就以台灣為家,除了說了一口道地國、台語,也是身心障礙兒童心中永遠的慈祥天使。幸朝明神父是原住民布農族,天主教台中教區總鐸,長期投身原住民教育發展與心靈改造,功不可沒。馬孝棋教長負責台北回教清真寺,一生矢志推展伊斯蘭教,是淨化人心與促進社會和諧的主要推手。

 他們三位都是推動和解力量與和平信仰的無名英雄,也是人類因和平而偉大的動力泉源。有了他們共同參與對教宗最後禮敬,代表2300萬台灣人民,對教宗倡導「和平與和解」的忠實服膺,也讓台灣與梵蒂岡的邦誼,因為建交63年以來,第一位現任元首踏上聖彼得廣場的石板路,向教宗做最後的禮敬而日久彌堅。沒有集體的付出、沒有團結的努力,來共同實踐教宗畢生所倡導「和平新境界」,我們的後代子孫,就無法享有充分自由的氣息,以及不受「非和平方式」傷害的恐懼。

 唯有團結、形成共識,我們才能共同對抗暴力,化干戈為玉帛,以和平為依歸。同樣地,當台灣面臨一個明顯而敵對的威脅,特別是多數台灣人民的心聲,是要求對岸中國正視台灣「要和平、愛民主、反戰爭」的集體意志時,如果台灣內部不能團結,如果部分在野黨的作為,反而掉入對岸分化台灣內部向心力的陷阱時,2300萬台灣人民必須承受的,將是無可挽救的危機。

 「和解不退縮、堅定不對立」是政府因應中國通過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片面破壞台海和平現狀的基本思維。阿扁相信,面對中國的挑釁與分化,多數國人同胞期待的是一個「團結又堅強的主權台灣」和一個「理性又和平的兩岸關係」。做為國家領導人,阿扁支持兩岸之間進行務實而互惠的交流。任何一位政黨領袖都可以訪問中國,但若訪問的結果,可能危及國家安全與人民福祉,政府基於職責,秉持人民的付託,絕不能坐視不顧。

 台灣是民主法治的國家,只要遵守現行法律規範,同時尊重司法管轄與公權力,政府願意與有意前往對岸的朝野政黨領袖,進行坦誠的事先溝通。畢竟「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民主法治國家」,這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國民黨連主席曾經擔任國家副總統與行政院長,對國家安全與兩岸互動的政治風險,不可能不清楚,更不應該在朝時說一套,在野時又做另一套。

 阿扁要再一次的鄭重呼籲,中國國民黨連主席是否應將心比心,易地而處,如果今天連主席是國家的領導人會容許兩岸關係正常化,是透過「非正常化管道」來進行嗎?兩岸的對話協商,可以捨本逐末、輕率躁進、一意孤行,無視國家主權及政府公權力的存在嗎?

 阿扁願意支持連主席到中國進行訪問,政府也可以授權連主席,到中國與胡錦濤先生見面,談些事情,但連主席心裡應該明白,不能「有了中國,沒有了台灣」,特別是涉及國家主權及政府公權力的事務,為了謀求國家最高利益,凝聚朝野共識,先跟政府討論,先跟阿扁談談,有那麼困難嗎?

 團結不容易,只有團結才會力量大。當阿扁和來自超過150個國家的領袖齊聚梵蒂岡時,那正是國際社會響應教宗「和平與和解」的團結圖像。讓我們共同努力──團結台灣、穩定兩岸,才能安定社會、繁榮經濟。

http://www.southnews.com.tw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4.09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