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目錄

簡大獅抗日卻被中國出賣


 台灣四百年史可以說是一部被中國嫌棄、遺棄、割讓、出賣的慘痛歷史,但是,台灣人從來就沒有覺醒過,一直都是在認同、尋根、投懷送抱中,反覆著歷史的悲劇。

 1900年3月22日,遭日本的台灣總督府處死的抗日義士簡大獅,就是這種悲劇的典型人物之一,他且是台灣史上第一位因為向中國請求庇護,反而被中國出賣給殖民統治政府的可悲台灣人。

 簡大獅出身於宜蘭,早年經商不順,在中國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前不久,進入綠林成為著名的俠勇。在日軍登陸台灣的時候,率部眾勇敢對抗。

 初役出師不利,被日軍打敗,便以大屯山為根據地,出沒流竄於淡水、士林一帶,一度企圖進攻淡水,卻因實力不足而沒有成功,後來只好與盧錦春領導的抗日軍合流,共同以金包里、淡水、士林等地為勢力範圍。

 他參與的較大規模的抗日戰役,是在1897年5月8日。那一天是日本總督府按照馬關條約讓台灣人決定去留的最後期限,北部著名的抗日軍領袖陳秋菊等人決定讓日本人漏氣一下,簡大獅受邀率部眾參與。

 這次聯合進攻台北城的行動,由於組織協調沒有做好,跟日本軍在大稻埕進行正面戰後,始終打不進城內,被迫撤退。

 1898年8月,盧錦春向台灣總督府投降,簡大獅勢單力孤,也在8月23日率部眾向台北縣知事村上義雄提出投降請願書,9月10日正式歸順。

 歸順後,總督府讓他們承包士林通包金里的道路工程,但簡大獅過了一段時間後,仍祕密構築要塞、備置武器,參事官石塚英藏對他起疑,於是,他在詹番、徐祿等人的贊助下,在1898年12月1日再度舉事抗日。

 此時,後藤民政長官再度派遣使者要與簡大獅談判,簡大獅開槍將使者趕走,總督府因而派出北山討伐隊進攻,12月11日,雙方激戰了半天,簡大獅的抗日軍幾乎全滅,根據地燒庚寮也被佔領,簡大獅隻身突圍脫逃到廈門,再轉往漳州,請求清國庇護。

 在此之前,日本曾在1898年5月逼迫中國清廷宣布『福建不割讓』宣言,這項宣言使得日本在福建的勢力大增,簡大獅對這項資訊毫無所知,逃到福建有如飛蛾撲火。

 1900年(明治33年)1月,台灣總督府為了處理和中國關係的事務,設立了『對岸事務掛』。隔月,日本即要求中國清廷官方逮捕簡大獅(有一種說法指出,中國清廷官吏曾經接受日方的賄賂,簡大獅是在中國有錢好說話的文化下被出賣的),中國清廷真的百依百順地將他逮捕。

 簡大獅到了這個地步卻不知覺醒,還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請願書,大意如下:

 『我率萬餘之眾與日本戰,我覺得這並不為清國惹起麻煩。日本人雖視我為土匪,但清國人應視我為義民,何況自從台灣割與日本後,清國大小官員全部撤回而竟無一人倡義,我一介小民猶能糾集萬餘人,血戰百餘次,已無愧欠於清國矣。』

 『去年,大敗走漳州,乃欲歸化為清廷臣民。漳州府官吏本應保護清廷之人民,但反而招致如此結果。於今多言無用,但願在此就戮。生為大清之民,死為大清之鬼,則恩莫大焉。請勿交給日本人,否則死不瞑目。』

 中國清廷不但逮捕他,更在3月11日把他引渡回台灣,隔了10天的22日,他就被台灣總督府在台北監獄處以絞刑。

 日本多數研究台灣史的學者,在提到台灣義民抗日過程時,對於簡大獅這一段經過都會多加著墨,有些還會特別冠上『簡大獅事件』,顯示簡大獅的案例在台灣史上是具有特別啟示意義的。

 在簡大獅之前,北部抗日軍的林李成、胡嘉猷,也曾分別於1896年及1898年逃往中國。前者躲了一陣子後並未久留,又潛返台灣再度起義,一八九九年光榮陣亡;後者逃往中國後,即未再返回台灣,不過,他比較幸運的是並未逗留在福建,而是轉往他的祖籍地廣東梅縣,逃過清廷的搜捕,直到1922年以82歲去世。

TOP

 這個檔案是由邱國禎在1998年花費一年時間蒐集資料所寫成,並逐日刊登於民眾日報,總計近280篇,總字數約50萬字,最近騰出時間重新整理,擬覓出版社結集付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