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卵葩」正名 |
親中政客和媒體唯恐台灣不亂、外交不爛,抓著外交部長陳唐山的一句「扶中國卵葩」而窮追猛打,非要搞得新加坡及中國也隨之起舞不可,真是喪心病狂至極。
當他們像乩童一樣起乩時,卻暴露了他們這些中國派確實不了解台灣文化,看看媒體上所使用的字眼,沒有一個是對的。
在媒體上,比較寫實的是使用「懶趴」,無法真實傳達語意的就使用拼音「ㄌㄨㄢˇ趴」,現在,外國媒體引述台灣親中媒體的報導創造了「LP」,這下讓那些歧視台灣本土文化的親中媒體解脫了形聲台灣俗語的痛苦。
然而,不管他們怎麼寫、怎麼稱呼,都跟台灣俗語的原意差了十萬八千里,其實陳唐山之罵應該正寫為「卵葩」。
根據台語辭書,「卵」就是蛋,如「雞卵」即雞蛋;由「卵」衍生的詞「卵子」,是指從母體分離出來的細胞,可以受精,因而產成動物的個體,但是,在台語中,「卵子」是專指睪丸而言。
因此,使用「卵」才是正字,親中媒體使用「懶」字或「ㄌㄨㄢˇ」拼音,都是不懂台語文化或刻意扭曲、污衊台語的惡劣或偷懶做法,應予更正。
其次談「葩」,親中媒體普遍使用軟趴趴的「趴」,更是大錯特錯,因為「趴」是身體向下伏著不動,這不是台灣這句俗語的真意,台灣俗語的「卵葩」絕非伏著不動之物,因此,「趴」字當然是錯用。
正字為「葩」,是指美妙之物、有生命之物,而且有盛多的樣子,是衍生不斷的意思,意涵非常深遠。
我們必須為「卵葩」正名,還「卵葩」的真意,為了打倒中國迂腐犬儒文化,今後,我們一定要解放「卵葩」文化,唾棄「懶趴」「ㄌㄨㄢˇ趴」這種明顯污辱台灣俗語文化的用詞。
台灣俗語中的「卵葩」,是代表陽剛、志氣、氣魄,當台灣人在說「卵葩」時,蘊含有展現志氣的深意,也有交情親密的意思,反之,如說沒有「卵葩」、扶「卵葩」時,則是嘲諷人沒有志氣、沒有勇氣的意思。
「卵葩」文化被蔣家王朝污衊了四十餘年,透過教育及傳播已經遭到徹底的污名化,沒有「卵葩」文化的台灣人已經變成被奴化的次殖民,而浸淫於虛偽的、失根的中華文化,台灣人不再是完整的台灣人,因此,找回「卵葩」文化,正名「卵葩」文化,解放「卵葩」文化,台灣才能重拾失去的尊嚴及獨立主權。
http://www.southnews.com.tw |
(
2004.09.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