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馬非白專欄

期待扁系、非扁系的良性競爭

 蘇下游上,謝下蘇上,這樣的局非常清楚:陳水扁獨攬大權,可以貫徹施展個人意志的時代,已經毫無疑問地確立了。這個陳蘇游或扁蘇游的府院黨體制,是陳水扁的最後一張王牌。

 陳水扁在元旦談話中宣示了這樣的轉變,游錫堃在黨主席競選辯論中也明確說明了這樣的體制構想。從政黨輪替以來的將近六年過程中,陳水扁嚐試過五次目的在於突破政治困局的調整,但都證明不是失敗就是使挫折擴大,最後的「和解共生」無效之後,他的不耐表現得特別強烈。

 三合一選舉的大挫敗只是一個爆發點,事實上,陳水扁的不耐早在「和解共生」施展不開時就已出現,19日他在宣布新閣揆的記者會上宣稱「和解共生」不可行,彷彿那不是他的錯而完全是謝長廷政策錯誤,他忘了如果「和解共生」不是他的政策的話,他不但不可能會請謝組閣,更不可能安排那麼多阿撒不魯的「會」,謝長廷只是被他利用作為執行他的政策理念的棋子。

 問題在於:陳水扁追求的是速效。說白點是短期效果。因此,面對去年的水患,陳水扁就露出他對謝長廷的不耐煩,旁邊的人及不願看見謝長廷坐大的派系發現有縫可以插針,也開始不斷對謝射出暗箭,在高捷事件上尤其明顯,陳水扁甘冒「沒有肩膀的老大」之譏,居然在三合一選前上電視費勁地撇清高捷責任,可見陳水扁的不耐已達沸點。表面上,黨內人士都不便明講謝必須為三合一挫敗負責,暗地裡卻運作得非常厲害。

 高捷事件主要是一個泰勞弊端的問題,民進黨人卻跟著統媒起舞稱之為弊案。該事件未能在事發之初立即進行危機處理,曾任高雄市長的謝長廷站在閣揆立場當然必須負重大責任,不過,在位的代理市長是陳水扁指定的陳其邁,被扯進該事件的核心人物也是陳水扁心腹陳哲男,再加上黨內不同派系不無借高捷打謝之嫌,謝滅火難以收效本在預料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陳水扁絕難完全撇清責任。

 謝長廷的「憲法一中」、「兩市一中」一向備受爭議,在獨派眼中,他也一直是不被看好的人選之一,陳水扁挑他出任閣揆,就曾引起路線搖擺的質疑,其實,陳謝兩人之間如無高度默契誰人能信,因此,陳謝體制應該看成陳水扁政策調整,從過去的不斷搖擺中進行向中傾斜的調整;陳謝解體則是陳水扁政策的再調整,要調整到哪一個方向,尚待觀察。

 比較清楚的一點就是:顯然謝不能認同並執行陳的調整。傳言陳水扁進行這次調整已經有一段時間,此說恐非空穴來風,去年底陳在體檢之後宣稱沒有「跛腳」,實在是意有所指;在黨外時代就有「智多星」之稱的謝長廷當然知道他的言外之意,再看隨後不斷放出來的閣揆異動風聲在統媒上炒作,更是了然於心,卻仍泰然處之,除了陳謝當初的默契讓他感覺篤定之外,最主要因素應該是他的黨內實力。

 外界很難了解謝在黨內的實力。謝在高雄市長任內參選黨主席那一次,外界只看到謝是同額競選,謝也對外表示是各派系不願看到因競爭而分裂,所以,才推他出任;實際上,在那一次選舉的佈局中,謝掌握了多數的黨代表席次,各派系要推中執委、競選中常委都須請他協助配票,擔任黨主席是在這種情勢下順理成章的。當高雄市長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實力,擔任閣揆雖然只有十一個月,對謝的佈局已經綽綽有餘。

 謝長廷宣布辭職之前,府方對外放風聲是採取步步進逼的策略,為什麼要這樣放風聲?顯然是不願意跟有實力的謝長廷決裂。但是,進逼得太急促了,謝才會漏夜跟陳攤牌;陳也高度不耐了,擔心夜長夢多,才會在謝宣布辭職之前,先公開透露謝已請辭,又搶在內閣總辭之前宣布新閣揆人選,絲毫不給謝有好整以暇打包的空間。

 陳水扁的不耐有其時間上的急迫感,也有其政治布局上的絕對考量,可是,讓謝這樣去職,勢必造成黨內派系失衡,陳蘇游加上新潮流已經形成獨大局面。扁系與新系結盟的六年期間是屬於共生共利關係,未來兩年還會更緊密,在這種關係下,扁意志應該會被執行很好。

 游錫堃所提出的「集體決策、黨政合議」主張,分三階段完成府院黨和黨團幕僚的決策架構之後,所謂「集體決策」的最後決策者當然就是陳水扁;因此,很清楚,所謂「黨政合議」當然不可能以黨為尊,也不可能以政為尊,而是鞏固領導中心的以扁為尊,為扁排除黨政障礙,讓扁可以一條鞭貫徹意志。

 新系最近幾年掌握了金脈及國安、外交、中國政策的重要參贊地位,路線也明顯地作了修正,如果陳水扁的元旦談話是說真的,則扁系與新系之間仍然存在基本矛盾,新系在朝高官如何貫徹扁意志值得觀察;如果扁談話只是安獨派的心,則除了「和解共生」之外,謝的中國政策應該沒有遭到排斥之理。扁既結合新系,卻又排斥謝,反而突顯所謂「覆議案」的齟齬只是藉口而已。

 陳水扁把扁蘇游扣緊在與新系的結盟關係上,卻把林義雄、呂秀蓮、謝長廷及其他派系逼向另一邊,對扁及民進黨都不是好事。在總統任期僅剩兩年之際,扁系用這種方式來展現強勢執政,容易被看成是為了固守扁系版圖,而不是為了泛綠基本盤,因而造成壁壘分明甚至擁扁與反扁兩股勢力的對立。扁顯然也準備好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公開表示歡迎路線辯論,正是此意。

 這種態勢如果在未來發展中逐漸確立,將帶動民進黨內部派系的重整,同時,嚴重影響到今年北高市長選舉、2007立委選舉及2008總統大選。林呂謝的動向未明,三者互補性甚強,以謝的實力進行合縱連橫,應該有助於非扁派系的結盟,如果未來走向扁系與非扁系的互相牽制,而非擁扁與反扁的對抗,可以預期仍然有發展為良性競爭之局,則民進黨的前景不容悲觀。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