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櫥窗首頁

台灣當前整體經濟問題、危機與因應之道


/陳博志

 一、未曉駛船嫌溪彎 無能就說攤子爛

 馬政府上台之後,股價暴跌、物價上漲、失業增加、景氣下降、人民的信心低落,馬英九先生的支持率腰斬,連一向支持藍營的媒體和名嘴也強力批判馬政府。

 這到底是出了什麼事?馬政府用兩個理由來辯解,一是以前執政者留下來的爛攤子,一是美國人丟過來的爛攤子。他們認為,人民若認為馬政府有錯,那是因為人民太愛嘲諷(cynical),馬政府的錯頂多只是溝通宣導不夠,也就是人民太笨沒有辦法瞭解他們的政策而已。

 然而,我們只要拿景氣、物價、股價和兩岸政策等幾個馬政府上台以來實際的問題來看,就知道以前的執政並沒留下馬政府說的爛攤子,馬政府的問題出在說謊、無能、只想依賴中國、以及輕視人民。

 二、以前唱衰台灣,競選只好改吹大牛

 過去八年,國民黨最愛批評民進黨搞壞經濟,他們甚至說民進黨執政八年讓經濟倒退,許多人民也信以為真。然而,這八年台灣經濟實質成長了33.6%,每人平均實質所得增加了29%,整體而言,其實進步相當的快。馬總統最近因股價下跌而心慌,為了安定股價也不得不自己承認台灣經濟的基本面不錯。但他們卻仍未對以前惡意批評民進黨和唱衰台灣的行徑道歉。

 不道歉沒關係,但他們建立在惡意批評之上的政見和政策不改恐怕不行。民進黨執政之初遭逢我國和美國泡沫經濟破滅的衝擊,而出現一年的負成長。當時,國民黨藉機猛烈批評民進黨使經濟不好。然而,2001年之後台灣經濟很快恢復成長,2007年成長率達到5.7%,今年第一季更達到6.06%。

 這在台灣這種高所得國家已是極難得的高成長率。但國民黨亂罵經濟不好已習慣了,所以,繼續亂罵。於是,馬蕭只好提出一個更高而極不可能達到的目標,未來每年平均6%的成長率,作為其競選政見。這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就種下馬政府上台之後政策錯誤和人民信心喪失的起因。

 三、炒作過度,房市因而急速下滑

 馬團隊吹噓高經濟成長及放寬對中國經貿往來的利益,本可能在台灣吹起一個泡沫經濟的繁榮。這也是他們選舉時受很多人期待的重要原因。然而,這種不切實際的期望是很容易破滅的。選後有不少人想藉機炒作不動產市場的泡沫,有建商說台北房價要漲到一坪三百萬,有地方首長說板橋房價要加倍,有媒體說幾千億美元的外國資金要來台灣買樓等等不動產價格要暴漲的訊息充斥國內,不動產價格好像真要暴漲。

 這種泡沫炒作在所謂中國炒樓團到台灣時可能達到最高,但也因這炒樓團的新聞炒作過頭而被刺破,有些不動產市場的壞消息也被揭發,不動產的泡沫忽然萎縮,加上股市持續下跌,人民開始從馬團隊的泡沫夢想中清醒,對景氣由高度期望轉為失望,不動產市場也明顯下滑而危機四伏。

 四、匆促擴大內需,展現政府無能和迷失方向

 但為了達到6%成長率這不太可能的目標,馬政府仍匆促提出擴大內需方案,想用政府多花錢的方式來提升景氣和經濟成長率。因為要求快,而且也可能為選舉謝票和綁樁,這項方案顯得非常粗糙草率,中央要地方政府兩天內提出建設計劃,買垃圾桶和蓋馬奮館之類的奇怪支出也紛紛出現。

 各界群起批評,但馬政府為了堅持政見而死不認錯。這當然也會使人民失去信心。要重建人民對政府能力的信心,擴大內需的支出應藉要把經費移去治水的機會全面重新檢討。可惜馬政府移用這項預算去治水的方法,卻不只未檢討擴大公共支出項目的不妥,反而要用違法的方式,不經預算程序即任意挪用。

 而在此時,不少學者甚至官員也公開指出,每年6%的經濟成長率是極難甚至不可能達到的。馬政府官員也漸漸用各種藉口來為達不到目標找下台階,卻就是不肯認錯道歉。在全球各國都面對油價和原物料價格上漲而擔心通貨膨脹問題時,馬政府卻為了錯誤的經濟成長目標,而仍緊咬為刺激景氣和成長而可能使物價上漲更多的擴大內需政策不放。施政方向已然完全錯誤。

 五、怪罪國際景氣,打擊人民信心

 為了合理化擴大內需政策,有些人就誇大了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壓力。國際景氣對我國主要的影響是透過我國的出口。今年六月我國出口成長率仍達21%,高於過去幾年的成長率,所以,國際景氣即使可能走緩,目前也仍未重傷到我國。

 真正國際經濟重傷我國的情況是像2001年,出口成長率由前一年的22.8%降為-16.9%,減少達40個百分點,那才叫嚴重,也才要採取擴大內需的政策。馬政府相關人員現在問題仍小就大叫國際景氣不好而要擴大內需,助長通膨和降低人民信心的作用遠大於維持景氣的必要性。本來還好的台灣景氣,被馬政府吹的氣球拉高之後重重摔下。

 六、油價遽漲,傷害產業和窮人

 由於馬政府重視成長而忽視物價甚至忽視人民,因此,面對國際油價上漲的情勢,他們還沒上台就高喊上台後要讓國內油價反映成本而一次漲足。結果不只造成通貨膨脹預期心理而加速其他物價的上漲,也引起一些囤積的現象。馬政府更在原訂漲價之日前就提早宣佈漲價,且選在下班時間宣佈,使人民措手不及,都會地區甚至因而交通大亂,造成極大的民怨。

 馬政府採取這種政策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是錯把該是政策應保護之對象的一般人民,當成是政策對付的對象,而以打敗人民也就是讓人民不能有對策做政策思考的重點;另一方面是不瞭解產業和總體經濟的運作。

 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重要物資價格的大幅上漲常會造成更多價格同時暴漲,而造成整體物價的上漲。因此,油品這種重要產品的價格並不宜隨便暴漲。馬政府也不瞭解這種遽然暴漲將使各產業陷入困難,並使物價上漲過度。

 例如漁船用油若是小幅上漲,漁船每次加油成本上升雖使利潤下降,但若仍可以維持經營,大家還是會出海捕魚,其後若漁貨價格也反映成本而上漲,利潤恢復,油價再漲一些也可接受。但政府讓油價暴漲,漁民不知漁貨價格能否上漲,當然就覺得會受到很大傷害或完全做不下去,結果若有人不敢去捕魚而使漁獲減少,海鮮價格也可能上漲更多而造成漁民和一般民眾雙輸的現象。

 七、醜化合理凍漲,積極圖利財團

 馬政府讓油價快速上漲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要把責任推給民進黨。國際油價若持續上漲,國內油價遲早必會跟著上漲。馬政府的算盤可能是油價若在他們一上台就上漲,他們可以推說那是民進黨留下的爛攤子,油價上漲的責任不在馬政府。這種心態使馬政府一直指責民進黨凍漲油價,也使馬政府上台前就高喊要一次漲足。然而,民進黨去年底到今年初凍漲油價不僅是合理,而且也是國民黨原先所要求的。

 去年,國民黨控制的立法院也許是為了選舉的考量,通過決議要民進黨政府凍漲油價。今年,國民黨勝選之後,又耀武揚威地說民進黨已是看守政府,不得做任何重大決策,油電價要留給國民黨決定。沒想到後來油價繼續上漲,國民黨也許想把責任推掉,才又指責民進黨凍漲油價。

 而民進黨當時凍漲其實是合理的。從去年11月凍漲之後,國際油價雖然又再上漲,但因為新台幣升值,所以,直到今年4月初,以新台幣計算的國際原油價格仍略低於去年11月凍漲時的水準,情勢和凍漲時相同,因此,並沒有取消凍漲的必要。

 凍漲期間,中油雖發生一百多億元的虧損,但這虧損不僅仍遠低於中油前段時間留下的盈餘,而且乃是中油效率較低的結果。同一期間,台塑石化卻有極大的利潤,我們並不該為了中油的虧損就隨便漲價以讓人民受苦,還讓台塑得到超大的利潤。以中油一點虧損讓物價上漲較為緩和,讓產業和窮人有較長的時間調整適應,更是政府照顧人民的合理政策。

 可惜馬政府和人民脫節很遠,所以,為了推卸責任給民進黨而急著讓油電、肥料、乃至學費等等政府控制的價格馬上漲價。由於全國約有290萬戶人民的收入僅夠支出,物價上漲使這些人民即使支出維持不變,能買的東西也要減少,這就造成全國總需求的減少,而可能使景氣變壞。馬政府忽視甚至助長通膨的結果,國家,政府,和人民可說是三輸,唯一得到好處的可能是大財團。

 前面提到民進黨平抑油價的方法是壓低油價讓效率稍低的中油出現虧損,這低油價也就使台塑不致得到太大的暴利。馬政府決定讓油價反映成本一次漲足之後,民意反彈極大,又改口不全部漲足,而以降低貨物稅的方式來同時補貼台塑和中油。這做法雖可讓油價少漲一點,但相對地卻也使台塑的利潤提高。

 若不採降低貨物稅的方式,而把同樣的經費拿來只補貼中油的虧損,則油價可以少漲更多,台塑的暴利也可減少。當其他國家對因油價上漲而得到高利潤的石油公司課暴利稅時,馬政府卻還降稅補貼財團,而讓人民負擔高油價,人民在他們心中的份量似乎不如財團的利潤。

 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政策的重要目標是要維持物價的穩定。國際油價若只是一時性的上漲,國內油價若充分反映成本而使其他物價也跟著上漲,則等國際油價下跌時國內油價雖也跟著下跌,其他許多產品卻因物價易漲難跌也就是所謂價格向下僵硬性的特性而難以下降,整體物價即會偏高,不只人民受苦,也不利於國際競爭。

 所以,合理的政策應是在國際油價上漲稍後再做局部反映,而不是所謂一次調足。最近國際油價下跌而政府也降低國內油價,恰表示兩個月前的急於一次漲足是急躁而不正確的做法。

 八、只顧撒錢綁樁,悍拒退稅濟貧

 面對物價的大幅上漲以及擴大內需政策的胡亂花錢,民進黨和台聯黨乃主張政府該拿一部分不當的擴大公共投資預算來濟貧,但國民黨悍然拒絕這種照顧人民的做法。而強硬通過法律和規劃上有瑕疵的擴大公共投資方案。馬總統的理由是說,擴大建設比退稅更能對抗通貨膨脹。

 然而,所有經濟學的教科書都指出,政府擴大支出會助長通貨膨脹,馬政府不只在通貨膨脹時擴大公共投資來火上加油,還睜眼說瞎話,若非無知無能執政,就是想欺騙人民。

 馬政府同時也說,退稅濟貧時,人民不會全部拿來花掉,因此,提振景氣的作用不如擴大公共投資。這種說法也犯了好幾個錯誤。

 第一,如前所述,290萬戶以上之家庭已因物價上漲而缺錢用,他們若得到退稅濟貧的收入,絕大部分錢將用於支出。馬政府認為人民會把錢存下來不用,實在是何不食肉糜的昏庸。

 第二、窮人錢多花在食物等基本生活支出,比有錢人和政府支出有更高比例用於國產品,因此,反而可以創造更多國內所得和就業,比公共投資更能提振景氣而防止失業,而因為支出是用在需求可能因物價上漲而減少的項目,也因而對物價的衝擊較小。

 第三、即使退稅濟貧創造的生產及所得和公共投資相同,濟貧支出本身又是人民的移轉收入,故人民收入的增加比公共投資還多了這項支出的總額,而且更明確增加較窮人民之收入,所以,對窮人的幫助也遠大於公共投資。

 這些道理在野黨和媒體都曾詳細說明,馬政府置之不理,除了心中無人民,也暴露其傲慢不認錯的本質。

 九、提供錯誤資訊,誤導人民買股

 讓物價暴漲而又不願退稅濟貧的心態,雖然讓人民憤慨,遠離人民的馬政府也許感受不到而不理不睬,但股價一向是國民黨愛批評民進黨的問題,股市護盤一向也是國民黨自認為拿手的好戲,所以,大選之後股價的持續下跌讓馬政府亂了手腳,不只像物價和公共投資問題一樣亂成一團,甚至還一再用不實的資訊誤導人民。

 依自由經濟的精神和學理,政府本來不該對股價任意發言甚至干預股價。但馬團隊在競選時就一再說他們當選股價要由萬點上漲,有些人士還配合他們說馬當選則股價上漲,否則就下跌。馬政府的部長還說股價要上兩萬點。然而,大選之後股價卻一路下跌,相信馬上會更好的投資者損失慘重。這其中當然有國際股價下跌的因素,但我國股價下跌比美日更多,則很難怪給別人。

 馬政府一方面把責任都推給外國,另一方面為了護住信心,只好說台灣經濟基本面不錯,等於是承認以往批評民進黨搞垮經濟的指控是謊言。但若股價都是外國造成,我們就不該有那麼多強力救股市的政策。馬政府提出的一大堆政策不只是暗示人民說我們的股市有問題,那些政策中所暴露的無能和誤導人民之意圖,更讓人民失去信心。

 在股價下跌之際,外資大量賣出,極高層的官員卻說外資對他表示有信心。後來大家都知道外資在賣,官員們又說外資雖賣出,但錢未匯出,所以,還是有信心。主管官員還公開說外匯是淨匯入。但實際情況是今年上半年的前半外匯大量匯入,但後三個月變成淨匯出。由淨匯入變淨匯出是很大的轉變,主管官員竟以六個月統計是淨匯入來掩飾最近三個月轉為淨匯出的重大訊息,教人民怎麼對這個政府有信心?

 劉內閣提出多項救股市政策無效之後,再因馬總統晚宴時之命令,當天漏夜開會又急就章提出八大救股市政策,決策草率可見一斑。八大政策中最響亮的一項是要8兆保險基金投入股市,那可是差不多股市總值的一半,若真有其錢,股市應可大漲。然而,保險業者不得不委曲地指出,保險公司8兆的資金依法只有約2.8兆可投入股市,而且早已投入很多,能再和敢再投入的錢很少。

 那8兆的假數字乃受到媒體強烈批評。結果高層官員說,八大政策是把業者提出的建議合訂而成,8兆乃是業者提供的數字,責任雖然推得一乾二淨,馬政府以業者建議為政策而不知其中數字的問題,執政能力也可說一乾二淨。

 政府官員說謊是很嚴重的事,照說應該自動辭職或被撤職,至少監察院也該彈劾,但完全執政的馬政府已完全到失去制衡,還可繼續說謊,總有一天會完全失去人民的信任,連正確的政策也將失效。因此,建議馬政府不只不能亂說謊,這些提供錯誤資訊的政府官員最好下台,否則至少也應該向人民公開道歉。

 十、護盤方向錯誤,危及金融安全

 政府為了護盤而請外資喝咖啡,並且要查辦發表看空言論的機構。主管機關自己卻發表看多的預測。股市護盤八大政策還有主管首長出面要企業買庫藏股來支持股價。這是威脅相關人民配合護盤,而非常違背自由市場的行政乃至政治干預。

 更離譜的,是事後發現有的保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已低於三百,依規定不能買庫藏股,主管機關竟把資本適足率的條件降到二百五,也就大幅降低安全標準。而實際上,最近保險公司在國外的大量投資除受美國次貸和二房問題波及而可能有不少損失之外,也因新台幣升值而受損失,投資股票和債券也因整體價格大跌而損失,保險公司的風險已經加大,政府為了救股市竟要他們降低風險標準,而買更多庫藏股以降低淨值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完全未想到保險公司出問題時保險戶的損失,以及金融危機對股市及全經濟的傷害。

 馬政府若為人民著想,請馬上撤回這種危害金融安定和人民權益的錯誤政策。

 八大措施中,也要台灣銀行撥出不動產資產成立另一家公司以活用這些資產。但這做法對股市沒什麼幫助。台銀若把不動產資產釋出,則淨值大幅下降,將降低其貸款能力,甚至造成資金緊縮。

 這些不動產的活用將使市場上的供給增加,一方面吸走股票市場的資金,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不動產市場價格的崩跌,而使經濟和股市陷入更大的困難。而這奇怪的政策竟被列為救股市的措施。

 以目前的景氣,政府應凍結公有土地非必要的出售,政府只應藉公有土地的參與,來促成大規模的都市更新。

 救股市措施中反而害股市的措施,還包括對中國股票的開放。馬政府允許在台販售的基金中所含的中國A股由0.1%增加到10%,所含的香港紅籌股更不再設限。這就是要讓人民拿更多錢去買外國特別是中國的股票。

 這項措施被中國股市的機構投資者解讀為是要救中國股市,中國股市也因而在7月3日出現反彈。但資金既去中國股市當然流出台灣股市而對台股不利,難道官員真的不知?

 現在馬政府又要大量讓中國台商乃至陸資企業來台上市,馬政府的說明是說吸引資金來台。但對股市有一點點瞭解的人都知道,來台上市發行就是以股票來台換走鈔票。這是會使資金外流、稀釋台灣股市、並使台灣股價下跌的做法,馬政府卻把它當成救股市的良方。

 這種方向完全錯誤的救股市政策,問題恐怕不只是出於無知無能,而更可能是出於一昧向中國傾斜,一昧要和中國統一的心態。

 十一、對外盲目開放,提高金融風暴

 除了股市政策更促使大量資金流向中國之外,馬政府也要放寬甚至放棄我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的上限,一般企業由原來可投資淨值的20~40%放寬到60%,而只要在很寬鬆的條件下在台設立營運總部,即可完全不受限。

 即使不管這將使台灣技術和產業外流而勞工失業的問題,這項措施及股市開放措施合計,即可能使資金外流金額大量增加。而由於產業外移等因素已使我國出口成長率減少,進一步讓產業移去中國,將使我國出口更難成長。在油價上漲而七月我國貿易已出現入超的情況下,我國未來有可能出現國際收支的逆差。

 近年來由於大量資金流向中國,我國國際收支的順差及外匯準備的增加已全賴外資流入股市來支撐。若將來出口成長率和貿易出超繼續減少,而對外投資增加,則國際收支更將極度依賴外資流入股市來支撐。但這樣是很危險的事。

 外資目前已佔我國股市的三成,足可在股市呼風喚雨或興風作浪。將來比例再提高,特別是又加入有政治意圖的中資,不只股市可能被操控,當這些外資想要撤出時,國際收支將出現逆差,新台幣可能被迫大幅貶值,而想逃離的外資也可能賣股而造成股市大跌。這就像是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的翻版,所不同的是我們不像他們有IMF支付,而他們不像我國有敵國資金從中操控。

 發生這種危險的可能性,會因股價上漲和貨幣升值而加大。依三月時的股價和匯率,外資若是撤出,可領走我國逾兩千億美元的外匯準備,勢必造成金融危機。若股價再更高,或者外資在股市中的比例更高,他們可以拿走的外匯就更多,金融危機也就愈可能發生而愈無法阻擋。即使外資只移出一部分,其造成股價下跌的壓力,也可能牽動本國人民資金的外逃。

 因此,盲目的擴大引進包括中資在內的外資,以及為結合中國而鼓勵大量資金與產業外移,已嚴重加大金融風暴的風險。作為國際孤兒,我們若不願台灣遭遇金融風暴求救國際社會無門,而竟須靠中國來幫助,或須求中國資金不要興風作浪和撤出,那我們的金融開放政策就必須更穩健不盲目開放。馬政府若為國家著想,應該重新檢討這些擴大風險政策。

 十二、追求一中政策,背棄台灣利益

 然而,馬政府對中國不只毫無戒心,甚至像在迎合中國的策略。例如馬英九先生競選時打出7月4日要開始包機直航時,瞭解談判策略的人就指出,這種自己設定談判完成期限的做法,若非和對方已有密約,就是將在未來的談判中為了滿足期限的承諾,而被對方挾持以致談判籌碼盡失。後來國民黨及馬政府和中國的談判果然出現完全被中國控制的結局。

 民進黨執政時,和中國包機直航談判已大致談妥;馬政府接手之後,雖達成包機在7月4日啟動之政見,但其中卻不包含民進黨堅持的貨運包機。貨運包機之重要性,在於使台灣的高科技零件能快速及時運往中國組裝,以滿足客戶需求。而這將使這些零組件的生產較可能留在台灣。

 馬政府不知是無知或是為達成7月4日直航的口號,竟然放棄貨運包機,可說只願直航而不願留住產業與就業。國共雖在民進黨強力批評下宣佈未來將談貨運包機,但一來時間已落後很多,中國還可以故意拖延,二來將來勢必要付出更多交換條件才能再換回合理的貨運包機之協定。

 和放棄貨運包機類似,馬政府和國民黨在航點談判上也慘輸。台灣把所有機場都開放,卻只換到中國開放沿海六個機場,很多往來中國的旅客只是由香港轉機改為上海轉機,未能充分得到直航的方便。

 更嚴重的,是這種直航方式使桃園機場失去做為轉運中心的地位,台灣各機場反而淪為邊陲而要以北京、上海為中心。十多年前開始談兩岸直航時,我就主張中國至少該開放20個城市,以使旅客方便,並使中國與亞太和美洲之間的旅客選擇在桃園機場轉運。但馬政府只得以飛航中國六個城市,而且把班次分散台灣多個到沒有其他國際航線的機場,不只桃園失去做轉運中心的機會,台灣旅客反而要去上海、北京等地轉飛中國乃至歐美其他都市,使台灣反而成為邊陲。

 由於我們只能飛中國六個城市且無延航權,我方航空公司只能收短程旅客,對方航空公司卻可讓旅客更方便甚至不必換機而轉飛中國內外其他城市,因此,我國航空公司在此一市場也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將來若要再要求中國增加航點及延航權,我們八個機場已全開,再無談判交換之籌碼,除非再犧牲其他主權等利益來交換。馬政府自曝時間底線的拙劣談判,已嚴重傷害國家人民利益。

 在其他兩岸政策方面,馬政府也一味片面開放,既未嘗試與對方交換合理之條件,也未採取必要的配套措施來預防或降低開放可能帶來的傷害。馬政府要放寬或對中國之投資,卻未乘機要求中國去除對我國產品進口的不公平貿易障礙,以及對我國企業不公平競爭的產業政策、政治干預、智慧財產之傷害,乃至台商的人身威脅。馬政府放寬投資上限讓企業可拿更多資金去中國的政策,也未加強要求企業在台擴大投資,更未設法預防企業錢進中國債留台灣,或遺棄在台的勞工和往來廠商。

 馬政府很高興地說,大陸觀光客來台可以帶給台灣幾千億的經濟利益。但他們不只是高估每位中國觀光客在台灣花費及其貢獻,也完全忽略更多台灣人因直航而去中國觀光購物,以及其他國家旅客被中國觀光客排擠而少來台觀光所造成的損失。他們也未考慮防疫、防毒、防犯罪、防偷逃,以及防滲透破壞國家安全所必要的措施及成本。

 更可笑的,是他們和中國談出來的觀光客人數竟是沒有下限的上限,上限三千、最低可以沒人來,最近還很高興地宣佈說上限提高到七千,但最低還是可以沒人來。更何況就算真有大量中國觀光客來台,等我們很多業者以此為主要業務時,中國會不會以忽然停止觀光客來台來威脅業者和政府聽中國的話?

 千萬別說不會,最近,中國就以法國有人干擾奧運聖火為理由,大規模抵制到法國的旅遊來處罰法國。高度依賴中國觀光客的業者乃至政府,還能有不受中國控制的自由嗎?

 馬政府經濟政策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中國,連讓人民多買中國股票當然也被當成救台灣股市的藥方。其他大幅開放兩岸往來的政策也都只誇大其利而忽略其弊,因此,當兩岸政策未如他們的夢想而救台灣經濟時,他們就束手無策,甚至想用更大幅對中國傾斜的政策來飲酖止渴,而且因而被中國更輕易地掌控。

 而為了替其中國政策失效打預防針,有些人開始說對中國開放政策已因李前總統和民進黨的鎖國政策而錯失時機,所以,無法得到預期利益。但事實上,我國對中國出口佔總出口40%,每年對中國投資佔GDP的比例超過2%,都是遠高於其他國家利用中國經濟的程度,也因此並沒有錯失機會的問題。但這問題要深入討論所需的數據和道理較多,本文不擬詳細分析,在此只舉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明。

 主張結合中國的人士常說,若當年及早直航,高雄就可做中國的門戶,國際排名也不會後退。蕭萬長先生說當年若非當局考量國家安全而失去先機,中國連上海的大小洋山港會不會建都成問題。

 然而,事實是:由1997到2006,可以和中國直通的香港運量成長61%,而高雄港增加71%。所以,直航就會更好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中國既然成為出口大國,就會發展自己的港口,前年全球前20大貨櫃港已有七個在中國,其總吞吐量是高雄的九倍,我們憑什麼當人家的門戶?若當年有更多來高雄港轉運的生意,中國自己發展海港後,高雄反而要面臨萎縮及投資之設備閒置的命運。

 其他說我們失去機會的講法也多類似這樣,把當年幻想而不可能真正得到的利益,當成失去的機會,不只藉以批評以前執政者留下爛攤子,還可以繼續用來鼓吹各種向中傾斜甚至讓台灣被中國掌握的政策。

 以上的分析顯示,馬政府一路走來政策之所以亂成一團,並使經濟和人民信心一落千丈,其主要原因乃是因為他們無能,他們想把責任推給民進黨和國際情勢,他們輕視人民,以及他們急於結合中國。本文只討論他們的部分不當政策,他們其他的政策,大家只要仔細分析,也多有類似的問題。馬政府不改掉這些惡習,不只將一再犯錯而更失民心,也將把台灣帶向更大的危機。(群策會提供)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