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櫥窗 首頁

台灣電腦廠商前景真正的挑戰


/綜合報導

 台灣的個人電腦廠商將生產線移往中國,最近更因筆記型電腦生產線為了降低成本幾乎全部遷移,被聯合報以「台灣吹熄燈號」為題,在頭版大肆報導,說的雖然絕大部分是實情,但仍難脫對台灣幸災樂禍的味道,其實,廠商移往中國就脫離困境了嗎?沒有,因為真正的問題是在於訂單的流失。

 根據路透社報導,日前有分析師在《路透亞洲科技峰會》上指出,台灣個人電腦廠商以嚴密壓低成本的生產技術,囊括了全球筆記型電腦約八成的代工訂單,不過,在最具成長潛力的日本品牌部份,台灣廠商可能面臨流失危機。

 分析師指出,除非廣達及仁寶等台灣廠商,能夠讓高度重視品質的日本業者願意釋出高階機種的代工生產訂單,否則這塊重要業務財源有可能會逐漸乾涸。

 麥格理證券分析師Daniel Chang說,大家已經無法再把日本的代工訂單視為新業務的重要來源。

 他說,日本最大筆記型電腦品牌東芝,今年已經把大約70%的產量委外代工,而其他廠商則沒有擴大委外代工的跡象。

 部份日本業者正在中國建立自己的低成本生產中心,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台灣業者的成長前景可能會遇上瓶頸。

 分析師指出,東芝的訂單是過去兩年台灣業者的最大斬獲。東芝過去被戴爾和惠普瓜分市場,痛失筆記型電腦龍頭寶座,如今拜生產成本降低之賜,又搶回了市占率。

 東芝一名發言人士指出,「本公司個人電腦部門獲利能力在2003/04會計年度惡化後,決定提高對外採購的比重,作為扭轉業績的策略。」

 她說,「在那之後,就一般普及型的個人電腦方面,公司一直積極運用外部資源。而在高階機型方面,東芝的政策則是自行研發及生產。」

 麥格理證券分析師指出,日本國內最大的個人電腦商之一富士通,就是個拒絕外包的具體例子。

 日本富士通株士會社副總裁小野俊彥表示,該公司所有的筆記型電腦都是在日本組裝,他們有辦法在不外包的情況下壓低成本。他在路透亞洲科技峰會上指出,「我們找到了在日本做到這點的辦法。」

 富士通也指出,生產工作貼近客戶,使得公司能夠更迅速地針對客戶的需求作反應。

 路透社報導指出,康柏電腦與惠普合併之後,形成了一個在談判桌上更強勢的超大客戶。這幾天,惠普的代表正在台灣訪問,台灣多位主要業者的負責人就公開指出,對惠普的代工幾乎已經接近沒有利潤了,顯示了報導中所說的「談判桌上更強勢的超大客戶」造成的後果。

 報導還說,台灣主要擅長於製造美國型式的筆記型電腦,亦即在尺寸,功率和功能方面都大的筆記型電腦。但對於日本廠商在國內推出的精巧時髦,具金屬光澤的款式,台灣的製造業者則較缺乏這類生產經驗。